换电模式“后劲”够足吗


换电模式“后劲”够足吗文章插图
自2020年 11月以来 , 多个城市陆续启动电动汽车换电模式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在新能源汽车换电网加速建设的带动下 , 从2021年起 , 换电模式的出租车、渣土物流车将陆续出现在市场上 。
事实上 , 早在2008年 , 国内就出现了纯电动客车换电模式 , 但受当时政策环境、成本等因素制约 , 并没有大规模推广 。 随着换电站建设成本降低以及换电标准不断完善 , 以北汽新能源、蔚来等为代表的电动车企开始加大换电模式研究和推广力度 。
有专家表示 , 虽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尚存很多问题 , 但在适合的应用场景下 , 仍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 那么 , 近期多地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 , 是否意味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推广形势一片大好?这样的势头能否持续下去?
高度依赖政策支持
采访人员注意到 , 近期多地陆续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 , 主要针对公共交通及城市物流配送车辆 。 “近来多地启动换电模式 , 主要面向网约汽车等有需求的市场 。 同时 , 换电模式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快发展 。 ” 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在国家政策对换电车型给予补贴后 , 更多地方才启动了换电模式 。 ”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员曹广平指出 , 此次换电模式大规模启动 , 主要原因在于政策推动 , 而换电技术并没有出现能够支撑这一模式的重大突破 。
根据2020年财政补贴政策规定 , 换电模式车辆不受30万元价格红线制约 。 业内人士认为 , 这一规定可被认为是国家对换电模式的支持与肯定 。 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曾表示 , 未来将鼓励换电模式发展 , 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 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 。
【换电模式“后劲”够足吗】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
采访人员发现 , 丰田、宝马、奔驰等跨国汽车公司均未采用换电模式 。 其实 , 早在2013年 , 特斯拉也曾短暂试水换电模式 。 然而 , 由于其成本高昂 , 客户对此并不买账 , 特斯拉不得不将换电技术“束之高阁” 。
“这条技术路线在国际上完全不被看好 , 甚至被放弃或者被证明是失败的 。 国内一些地方和企业又重新拾起换电模式 , 却并没有注入新技术 。 ”曹广平告诉采访人员 。
长期以来 , 电动车企各自单独布局换电站 , 各家掌握不同的电池技术 , 导致换电模式存在电池产权归属不清晰、电池标准不统一、资源难以共享等痛点 。
“大家各自建立不同的换电站 , 消费者只能到购车企业更换电池 , 推高成本 。 换电模式如要发展 , 首先要解决‘统一标准’的问题 。 ”一位汽车行业专家坦言 。
也有专家表示 , 如果强制推行标准化 , 将极大消耗企业研究新技术的积极性 , 技术固化对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并非好事 , 且不说技术先进的企业愿不愿共享成果 , 仅是决定采用哪方技术就存在争议 。
尽管如此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下 , 乘用车动力电池更换标准统一已经取得进展 。 诸多企业建立联盟 , 积极商讨动力电池更换标准 。 广汽、北汽和长安的一些车型已经共享奥动技术的换电站 。
“换电悖论”仍是难题
市场需求是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能否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 。 崔东树认为 , 换电模式适合在个别领域发展 , 并非私家车首选 。
当前 , 北汽换电站换电时间普遍为3分30秒左右 , 已经能和燃油汽车加油时间相当 。 蔚来已经建成换电站155座 , 在华东地区基本实现了400公里必有换电站 , 使得电动汽车在华东地区获得了“无限里程” 。
多氟多相关负责人表示 , 细分应用场景更易形成换电模式逻辑闭环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当前 , 北京地区已经建成非常完善的换电体系 。 以北京汽车为例 , 数据显示 , 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共同推出的品牌BEIJING汽车已经在北京投放了11223辆换电出租车 , 打造了“5公里出租车服务圈” , 在北京市五环内及重点地区建成 133 座充换电站 , 其便捷度已与燃油车加油站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