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说的是曹雪芹自己家吗

【红楼梦说的是曹雪芹自己家吗】1、《红楼梦》说的不是曹雪芹自己家 。
2、《红楼梦》的原型是清朝权贵纳兰明珠的家族,而贾宝玉的原型正是著名清朝才子,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但不论原型是什么,《红楼梦》都是曹雪芹心目中最为美丽的一个梦,特别是大观园的描写,代表着曹雪芹心中之所向,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成就之一 。
3、曹雪芹,出生于清朝康熙末年,出身于豪门,他家祖上三代四人连管江宁织造长达58年,这种情况在清朝非常罕见,特别是到了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这一代达到了顶峰,这主要是因为曹寅和康熙的关系匪浅,是康熙皇帝的宠臣,但到了曹雪芹的父亲那一代,家道逐渐没落,甚至在雍正登基后没多久,曹家就被抄家,曹雪芹一夜之间变得穷困潦倒,用他好友的话来形容就是“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意思是说他住的地方都没人去,家门口的小路长满了杂草,无人打理,全家穷到只能喝粥,他喝的酒都是从店里赊的 。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吗?红楼梦的体裁是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但是小说与现实生活不能完全剥离,他是以一定的背景作为原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虚构出一些任务或者情节 。所以题中自传的说法显然不够恰当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红楼梦的原型就是曹雪芹本身 。
曹雪芹的《红楼梦》写的是自传吗《红楼梦》是一本带自传性、自叙性的小说,曹雪芹的家族(包括李氏家族)由康熙朝的极盛,到雍正朝的受打击,再到乾隆朝的败亡,必然折射到小说中,这就是贾家的由盛到衰,也就是说,小说中的贾家就是生活中的曹家的映射,而生活中的曹家的由盛及衰可能是因为卷入了政治斗争,那么,这种政治斗争应当在小说中有所反映,同理,小说中的人物至少主要人物都是有生活原型的,如果揭开了小说主要人物的原型之谜,那么也就找到了一把打开《红楼梦》宝库的一把钥匙,一把金钥匙(是否万能钥匙?),而偏偏秦可卿是小说中最为神秘的一个人物,因此刘心武先生就拿秦可卿开刀了,应当说他做得相当不错,并由此开创了红学的分支——秦学 。《揭秘红楼梦》的第一部,主要就是分析秦可卿,并兼及贾元春 。首先,刘先生立论的基础是站得住脚的,因为他的研究虽然另辟蹊径,但毕竟是建立在已有的并且是取得共识的红学研究的成果上的,而不是故意求新求奇 。第一,《红楼梦》带有自传性质,当无疑虑;小说的结局是极悲的,正符合曹雪芹自身生活的由荣华富贵到穷困潦倒的极端转变,而导致的内心悲苦和对人生的幻灭感;第二,《红楼梦》极为写实,小说中的生活场景,服饰陈设,饮食起居,极为细致,若非亲身经历,单靠想象,是绝不可能写得出来的;第三,曹李两家的败亡,是因为政治原因,至少政治斗争是主要原因 。第四,无论是康雍乾三世严酷的文字狱,还是另外的隐情,作者故意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反而告诉读者,这些情节真有其事,并且留下了无尽想象和研究的空间,在加上曹雪芹自身的删削、传抄的错漏和谬误、后人故意的篡改,这就造成了红学研究的多元化和多视角,五花八门,派别林立,蔚为大观;探佚学,原型研究,有何不可?其次,在刘心武先生自己的研究和论证,有很多也是能自圆其说的 。
第一,就四大家族的显赫地位和封建社会的观念而言,为贾蓉择偶不太可能找一个身份如此低微、来路不明的弃婴,何况贾家在择偶上鲜有如此随便的先例,即使不是贵族,至少也应当象李纨这种大知识分子或大官僚家庭的**;第二,就秦可卿的言谈举止、气质修养,应当出生大家庭,知识可以后天习得,而贵族气度不是一两天可以养成的,必然是在一定环境中长期耳濡目染造就的,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第三,秦可卿绝不是病死的,肯定是缢死的,前人已有研究,如俞平伯先生和顾颉刚先生;第四,秦可卿的卧室的陈设一定是含有深意的,可能暗示其*、可能暗示其贵; 第五,贾宝玉与秦可卿才是初试云雨情,与袭人是再试,而且秦可卿勾引贾宝玉的可能性较大,警幻仙姑的言语中的暗示成分太明显了;第六,如果秦可卿真的是弃婴,真的来自于小吏家庭,在贾府中不可能有如此地位,在封建大家庭中这恐怕是常理;第七,秦可卿死后的动静太大了,如果说北静王来致祭是因为两家是世交,说得过去,那宫里来人那就非同寻常了,宁国府的地位有如此之高、如此之重要?当时贾元春在宫里的地位并不高,何况她是荣国府的;第八,荣国府的人进宫莫不是诚惶诚恐惊恐交加,凭什么秦可卿能预言贾元春的得宠和失宠?综上所述,认为秦可卿的身份不简单,理由是站得住脚的,但同时也有几点不那么令人信服或分析不清或没加足够的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