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考试考什么

清朝科举考试考八股文 , 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 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
科举考试发展到明清两朝 , 已日臻完善 , 进士科考试是明清科举的主要形式 , 它共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不过在此之前 , 读书人必须通过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 , 取得童生的身份 , 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在清朝 , 县试多在二月举行 , 而府试则在八月 。
清朝的科举考试分几等?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
院试 , 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 ,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 , 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 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
乡试 , 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 因在秋八月举行 , 故又称秋闱(闱 , 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 , 正榜所取的叫举人 , 第一名叫解元 。
会试 , 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 因在春季举行 , 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 , 皇帝任命正、副总裁 , 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 录取三百名为贡士 , 第一名叫会元 。
殿试 ,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 皇帝在殿廷上 , 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 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 , 并不亲自策问 。
扩展资料:
清朝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 。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 , 《诗》《书》《礼》《易》《春秋》 , 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 。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 , 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 , 有排比的段落 , 叫四比 , 后来又叫八股 。
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 , 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 , 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都考些什么?【清朝科举考试考什么】法令、算术、书法、文才、政论 , 这些都曾是科举考试的题目 , 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则考八股文 。
在我国唐朝时期 , 科举制度相对完善 , 当时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 , 不为人重视 , 秀才一科 , 在唐初要求很高 , 后来渐废 。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 , 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 。
所谓的明经 , 考的就是背书 。打开四书五经任意一本 , 任意翻开一页 , 盖上其他字只漏出一行 , 然后让补全这一行后边的几个字 。然后随意挑一句话 , 让考生解释其中的意思 。想考过这一科 , 基本上得把所以课本都全文背下 , 想靠运气过关是很难的 。
而进士是最重要的一科 , 这一科考的是写诗做文章 , 还有对时政的点评 。这一科也是最难得的 , 最能考察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到底如何 。想过这一关 , 光靠死读书死背书是不行的 。
到了宋朝科举进行了改革 , 把背书和作诗给取消了 。只考时政问答 , 提出对时政的想法然后给出解决办法 , 最后再从四书五经中挑一句话让考试写一篇作文 。
到了明朝 , 是科举制度最鼎盛的时期 , 这个时期的科举是最严密 , 难度最高的 。这个时候八股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 成了最重要的考试手段 。
所谓八股文 , 就是要求考生写文章的时候严格按照要求来 。对文章的字数、句子长短 , 每一句的声调等等都有严格要求 , 这种情况下写文章就没那么简单的 。
扩展资料:
明清时代的考生在参加正式的三级试以前 , 需要先参加“童子试” , 这些考生统统称为“童生” , 及格以后 , 称为“生员” , “诸生”或“庠生” , 俗称“秀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