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出自哪本书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治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 。
【格物致知出自哪本书】政德启示
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干事创业,首先要把面对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了然于心,研究其中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加以解决,这就是格物致知之举 。
一般启示
格:推究;致:求得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精神指的是一种实践精神,意思和西方人所强调的“科学精神”类似 。该成语说明的是:无论做学问还是搞科研,只有深入实践、认真研究客观事物,才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 。
格物致知,就是在躬行践履中研究真理 。学贵力行,行贵体悟,行而致知,知而促行,循序渐进,方能诚意正心,培育修齐治平品格,造就经世致用人才 。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的什么篇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 。《大学》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 。《大学》主要论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
《大学》的简介
《大学》出自《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 。尽管《大学》没有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但是,西汉的董仲舒、东汉的郑玄、唐代的孔颖达和韩愈,他们对《大学》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大学》的学术地位 。
《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的什么篇“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原文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后来人们把这几句话叫做《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 。“格物”和“致知”即“八条目”之二 。
格物致知的全文解释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出自《礼记·大学》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
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
作品鉴赏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 。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