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日本平安时期文学更级日记

本片根据丽贝卡·米勒的小说改编 。布蕾克·莱弗利饰演少女时期的皮帕·李 。丽贝卡的丈夫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以布景师的身份参与了这部影片的拍摄 。在五十岁的时候已经和一名很有才气的出版商人结婚了30年,有两个事业成功的双胞胎儿子,还有一个她很敬重的朋友兼邻居 。但是,丈夫决定退休后要离开纽约搬到郊区过田园生活,而且皮帕·李发现丈夫还与一个比她年轻得多的女人在生活遭到打击的情况下,她回忆起自己的过往,发现了自身的真正需求,以相当大胆方式揭露了丈夫的另一面,也给自己找到了生活的另一条出路 。
平安朝女流文学之《更级日记》——姨舍山间旧时月《更级日记》是我在刚开始接触平安朝文学时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不仅因为它文风简洁,内容易懂,而且文中那个有些自卑内向,沉迷于幻想的文学少女形象,也比贵族名媛更能引起我的共鸣 。
《更级日记》是由 菅原孝标女 (すがわらのたかすえのむすめ)创作的回忆录,记录了从作者13岁至52岁约40年的岁月 。成书于11世纪中期,属于平安朝女性文学作品中较晚的一部 。
菅原孝标女是平安时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尊为“天神”的 菅原道真 的六世孙,其姨母便是创作了《蜻蛉日记》的 藤原道纲母。曾显赫一时的家族已随着平安朝的繁华渐退开始走向衰微,但书香门第的家风还是对她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
孝标女自幼聪慧可爱,爱书成痴 。居住在上总国之时,她便令人制一尊药师佛像,日日祈祷,只求早日上京,将众多物语尽数赏阅 。她敏感而富有灵气,经常沉浸在幻想之中,她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离奇的梦,相信灵魂转世,追寻前世今生 。
在她离家上京的途中所记叙的旅途逸闻是《更级日记》最出彩的段落:家门口伫立的那尊孤独的药师佛像,竹芝寺侍卫背着那遍体香气的公主,足柄山月夜中的卖唱的“游女”忧郁的神色……即使在千载之下读来,其情景也仿佛历历在目 。
许是神佛有灵,她终于夙愿得偿,上京后得到了心爱的《源氏物语》全本,兴奋异常,手不释卷 。
对她来说,世界上除了物语别无他物 。即使数度梦见身披黄色袈裟的僧侣告诫她要研习佛法,她也不以为然,一心沉迷在物语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就像《源氏物语》中的夕颜、浮舟一样,虽身份低微,貌不出众,但总有一日会有翩翩佳公子出现,将自己带至幸福的彼岸 。
故事到此搁笔是最好不过的,但人生还要继续 。后来的故事趋于平淡:迁居、行旅、骨肉分离与团聚、短暂的入宫生涯,无疾而终的爱恋……直到她第一次提到孩子的教育,读者才意识到这个文学少女竟然已经结婚了 。
对于结婚她未着一词,只有一句“杂事繁忙,物语之事,全然淡忘” 。也是在这时,她第一次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从日记中来看,她的婚姻生活应该很幸福,丈夫家境殷实,为人忠厚体贴,子女也平安长大,各自娶妻生子 。然而不知为何,她后来的文字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灵性,只是撷取一些生活片段,抒发只言片语的情感 。晚春杜鹃的鸣唱,初冬孤寂的芦苇丛,旅途中惊涛骇浪的大海……盛年已过的感慨,惜别友人的凄凉……乳母的亡故、姐姐的早逝、继母的离去、生母的出家、丈夫的离世、子女成家立业……一家离散,惟余一人 。
日记至此搁笔,大约也是再没有了记录下去的必要 。
年少时读《更级日记》觉得作者是个单纯可爱的小女人,虽有些遗憾,但大多数女人的一生不过如此:告别了沉迷幻想的少女时代,认清现实后过上平凡而安稳的日子 。为人妻、人母,在家庭琐事中耗尽年华,由多愁善感的少女蜕变为柴米油盐的主妇,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
然而再读《更级日记》时,我的想法却变了,我觉得孝标女其实很悲哀 。
人生的道路无论怎样繁花似锦,其尽头也只是荒烟蔓草,野鬼孤坟 。越是聪慧敏感的人,越早洞悉这一点,越会早早陷入无可名状的悲凉,为了 救赎 这种悲凉,她们唯有找到各自的 “信仰”。
明朗自信的清少纳言,在宫廷生活中展示着才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内敛多思的紫式部,借描绘芸芸众生的命运构筑着自己的世界,表达着自己的人生观;热情似火的和泉式部,在一段又一段的恋爱中如飞蛾扑火般燃烧着自己的青春……从她们的文字中都能读出一种 坚定。
与此相比,孝标女的文字就像风中芦苇,水面泡沫,又如那些恍惚的梦境片段,飘忽不定,无凭无依。她抛弃的并不是幻想,而是她的“信仰”——曾经求神拜佛也要得到,废寝忘食也不能放下的,内心深处最坚贞的信仰 。抛却了常年相伴的物语,又无法真正相信宗教带来的救赎,她唯有眼睁睁地看着这悲凉的,无可逆转的人生,一步一步走向尽头 。任岁月的划痕,在她敏感的心灵里留下越来越深的伤口 。她只能靠回忆往事来聊以慰藉:那时亲友在侧,那时未识愁情,那时不用区分现实与梦境 。而如今只有不变的月色,照着已变得疲惫苍老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