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小年到底是哪一天为什么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每当这首“过年谣”唱起,就意味着传统的“小年”到了,人们开始做糖瓜、祭灶,忙忙碌碌打扫屋子,准备过年的各种吃食……
小年距离春节只有七天了,年货都准备好了吗?
小年到底是哪天?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 。
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
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 。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 。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
民间戏说,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
小年的习俗
1、祭灶神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所以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
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 。
怎么才能让灶神多说好话呢?
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 。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 。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 。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 。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 。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 。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也要打点一下 。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 。
2、扫尘土
即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 。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 。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
3、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
4、剪窗花
【春节前小年到底是哪一天为什么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为祭灶日,按照民间“君祭三臣祭四”的说法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成为了春节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乡间流传的顺口溜:“祭了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子要个红缨子,老婆婆要个朁撑子 。”也就是说祭灶过后,即开始正式进入办年货以及杀猪宰羊逮鱼蒸炸烧制各种年节食品的过年快节奏了 。祭灶就是要清理打扫厨房卫生,要烧香磕头祀祷灶王爷保佑平安,一般灶旁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横批是:四季平安、福禄寿喜等 。23、24的祭灶习俗经古辈传流,全国各地基本相同,也有的成为骂人调侃的笑话,如“君祭3臣祭4王八祭5贼祭6”,这些都是调侃巧妙斗嘴的笑料谈资 。但近年来随着城乡环保治理的力度加大,不准燃放烟花爆竹,不准焚烧大盘香,违者罚款拘留 。所以使得祭灶乃至春节都没有了烧香放炮的活动,使得过年的年味氛围大大淡薄,过去那种“炮竹声声一岁除”的万众欢庆春节的情景已成为童年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