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除庄内百姓生活困难外,康熙时还出现多起粮庄庄头偷食窖粮的事件

前言
盛京内务府粮庄发生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得庄内百姓的基本生存成为困难 , 如由于三十二年五月期间连续下雨使得粮庄内田禾遭受巨大损失 。 据盛京佐领呈报当年其所管理的粮庄除九个粮庄未曾受灾外 , 有七十八个粮庄遭遇水灾 , 在水灾的打击下 , 部分粮庄内所得的剩余粮食连庄内百姓的糊口也已经成为困难 , 更不要提次年种植庄稼的种子以及耕牛的喂养 。 除庄内百姓生活困难外 , 康熙时期还出现了多起粮庄庄头偷食窖粮的事件 , 其原因也多与粮庄内发生自然灾害有关 。
一、盛京内务府粮庄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粮庄内百姓生存成为困难
康熙三十三年正月 , 会计司呈报内务府总管 , 根据佐领呈报 , 有“五十一名庄头偷食粮食三千六百一十三仓石 。 已打开之粮窖窖底有霉烂之粮食四百六十三仓石余 , 尚未打开之窖有陈粮八千八百一十八石余 。 ”打开其他粮窖后如有霉烂以及偷食情况另行上报 。 后经打开其他粮窖后汇总得出共有七十九名庄头偷食窖粮 。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康熙三十一年以及三十二年大部分粮庄遭遇水灾 , 再加之部分粮庄出现反复受灾的情况 , 使得受灾粮庄连续两年粮食产量减少 。 庄头偷食窖粮虽然有为了获取利益的原因 , 但是连续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粮食减产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 该事件的处理结果为偷食粮食的庄头限期四年赔付粮食 , 至康熙三十八年五月时 , 仍有Yangcoofu等十二名庄头未赔付完成 , 后经规定 , 如在当年秋天赔付完 , 则免除鞭刑 , 否则“于秋后照数严加追赔” , 该十二名庄头均在当年赔付完成 。 在庄头偷食窖粮事件中反映出了盛京内务府粮庄内监督失察的问题 , 因为在粮庄内监督庄头埋藏粮食之事有专门管理之人 , 但偷食及霉烂粮食之事却并未有人查出 。
【历史故事】除庄内百姓生活困难外,康熙时还出现多起粮庄庄头偷食窖粮的事件
文章图片
(二)窖藏粮食浪费
盛京内务府内各粮庄除每年向清廷报粮外 , 还需将剩余粮食储存于粮窖内 , 粮窖多埋于地下 , 由于地下气候潮湿 , 因此窖粮本身就有发霉的风险 , 而这种风险在出现水灾的年份 , 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成倍增加 。 如在康熙三十三年清查粮庄庄头偷食窖粮事件时 , 发现有大量粮食霉烂 , 其原因为“窖底出水 , 粮食霉烂” 。 康熙五十四年九月 , 住在山海关外庄头Janglioisy等二十人呈报称:“五月至八月连降大雨 , 低洼之处积水成河……窖中埋藏之口粮皆浸水霉烂变质” 。 综上 , 连日的大雨 , 使得粮食的产量本就与往年相比下降 , 而由水灾引发的窖粮发霉 , 更加使得庄内百姓的生活困难 , 造成了大量的粮食浪费 。
【历史故事】除庄内百姓生活困难外,康熙时还出现多起粮庄庄头偷食窖粮的事件
文章图片
二、受灾粮庄的救灾流程
【历史故事】除庄内百姓生活困难外,康熙时还出现多起粮庄庄头偷食窖粮的事件】(一)报灾
清朝时期 , 盛京内务府粮庄需要向清廷报粮 , 报粮是各粮庄承担的最主要的义务 。 报粮满文写作jekubehūlambi , 翻译成汉语即为“喊粮” , 实际上即为纳粮之意 。 康熙三年前 , 盛京内务府粮庄佐领要于每年的十月将本年所领粮庄的报粮数以及粮庄内的旱涝情况做出总结 , 并由仓长向京城送槽盆以及箭杆等物时一并送到 , 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清廷掌握粮庄内产粮情况 。 后至康熙三年时Baka等呈称:“嗣后每年报粮之前 , 先将遇到旱涝及粮食得失情形查明具文咨送到后 , 视我处酌定数目咨复后再行报粮 。 ”一名佐领有两个领催 , 共计六名领催要交替派出到粮庄视察各粮庄的旱涝情况 , 将具体情况进行上报 。 在此次灾后报粮办法中规定 , 如遇自然灾害受灾土地在三十日以上 , 则应在报粮之前将受灾情况具报 , 而在三十日之下 , 则照旧进行报粮 , 其目的是为了朝廷更好掌握受灾土地的数量情况 , 制定出各粮庄报粮数 。 至康熙九年时又再次进行议定 , 以受灾土地四十垧为界 , 盛京各粮庄又四十垧以上田禾遭受旱涝灾害 , 需将受灾情况进行上报 , 受灾在四十垧以下 , 则不为大灾 , 禁止呈报 , 照旧纳粮 。
【历史故事】除庄内百姓生活困难外,康熙时还出现多起粮庄庄头偷食窖粮的事件
文章图片
(二)赈灾
1.蠲免
康熙五十二年前规定 , 粮庄每年报粮120石 , 多交者每石赏银五两 , 欠交者 , 每石鞭两下 , 最多不超过一百下 。 康熙五十二年将粮庄分为四等 , 进行分等报粮 。 拟定盛京粮庄头等庄三个 , 每庄每年报粮332石;二等庄二十个 , 每庄每年报粮292石;三等庄三十二个 , 每庄每年报粮262石;末等庄三十三个 , 每庄每年报粮192石 。 直至康熙五十五年确定盛京粮庄头等粮庄24个 , 二等庄21个 , 三等庄16个 , 四等庄28个 。 康熙五十二年前 , 没有发生自然灾害的粮庄均按每年120石报粮 , 发生灾害的粮庄 , 灾情上报后 , 清廷会根据其受灾程度进行适当减少报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