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州桥石壁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

州桥石壁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 , 见证了北宋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高度 。
州桥位于今开封市中山路与自由路交叉路口南50米 , 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 。
9月28日 , 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 ,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三营称 , 在州桥及汴河遗址最新考古成果中 , 他们发现了总长约30米的宋代堤岸石壁 , 系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 。
【历史故事】州桥石壁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
文章图片
宋代石壁全景(北岸) 。 国家文物局供图
【历史故事】州桥石壁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
文章图片
宋代石壁全景(南岸) 。 国家文物局供图
每组石壁刻有海马和仙鹤 , 石壁上还有编码
州桥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780-783年) , 因在州之南门故名“州桥” , 五代称“汴桥” , 宋代改称“天汉桥” , 因“正对大内御街” , 又名“御桥” 。 至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黄河洪水灌城后的泥沙淤埋 。 2018年至2022年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开封市鼓楼区的州桥遗址和汴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
“本次对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的考古发掘 , 是因为开展北宋东京城研究的迫切需要而进行 , 也是因应加强开封宋都古城保护需要而进行 。 ”王三营说 。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 , “州桥正对大内御街…… 。 其柱皆青石为之 , 石梁石笋楯栏 , 近桥两岸 , 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 , 桥下密排石柱 , 盖车驾御路也 。 ”
据了解 , 此次发现的宋代堤岸石壁上雕镌有海马、瑞兽、鹤禽、祥云浮雕纹饰 , 雕刻纹饰的石块有16层 , 通高3.3米 , 有3组图案 , 构成巨幅长卷 。
王三营表示 , 目前揭露的北岸石壁顶部距地表深度约6.8米 , 石壁通高5.3米 , 东西长21.2米 。 整个石壁每组为一匹海马和两只仙鹤环以祥云组成 , 长度约为7.5米 。 但推测整个石壁共有4组图案 , 长度约为30米 。
根据考古发掘结果并参考文献资料 , 专家们推测 , 宋代州桥为柱梁平桥 , 桥下密排石柱 , 现已不存 。 现存州桥为明代早期修建 , 是在宋代州桥桥基基础上建造的单孔砖券石板(拱)桥 。
值得注意的是 , 北岸石壁显示的编码来源于中国传统启蒙中的习字教材《上大人》 , 自下而上为“上士由山水 , 中人坐竹林 。 王生自有性 , 平字本留心 。 ”南岸石壁显示的编码则来源于《千字文》 , 自下而上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 , 辰宿列张 。 ”“这些文字应该是当时雕刻工人为防止修筑石壁时石块顺序错乱而设计的编码系统 。 ”王三营说 。
【历史故事】州桥石壁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
文章图片
北侧石壁上的编码 。 国家文物局供图
考古人员根据X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的检测 , 两岸石壁的氧化物组成、物相组成及含量与荥阳段沟河区域石块极为接近 。 文献记载北宋修建东京城的皇家采石场位于现荥阳市贾峪镇南部石碑地、段沟河和桑树潭三个自然村 , 根据目前有碑刻为记 , 考古人员认为 , 其发掘结果与文献记载相吻合 。
专家认为 , 州桥石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 , 从规模、题材、风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 , 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 , 见证了北宋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高度 。
发现了宋代船灯 , 灯上印有我国最早消防提示语
据王三营介绍 , 此次发掘 , 考古人员还在河道底部发现有宋代船只上照明使用的船灯 , 灯上印有我国最早的消防提示语:“慎火亭(停)水” 。
【历史故事】州桥石壁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
文章图片
出土的北宋船灯 。 国家文物局供图
2020年3月 , 考古人员开始对州桥本体进行了分阶段的考古发掘 。 首先发现了明代州桥的青石桥面、建筑堆积等文化遗存 。 州桥遗址发掘出的重要遗迹主要有州桥、汴河河道和河道南北两岸的宋代石壁 。 最西侧为明代早期的州桥 , 州桥东侧有明代晚期修建的小型青砖拱桥 , 州桥东侧的汴河两岸发现有宋代的大型石壁雕刻 。
此外 , 考古人员在元代河道堆积中发现了保留的狭河木桩 。 明代州桥保存基本完整 , 为砖石结构单孔拱桥 , 青石铺筑桥面 , 砖砌拱券、石砌桥台 。 明代末期洪水淤积层下发现散落的人骨遗骸 , 推测应为明末洪水毁城所致 。 遗址中出土瓷、陶、琉璃、玉、金、银、铜、铁、骨、蚌等各类文物6万余件 , 其中瓷器数量最多 , 器型以生活用具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