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胡适敷衍的教育:将10岁大儿“撵走”独立,给小儿选“便宜学校”

【爱历史】胡适敷衍的教育:将10岁大儿“撵走”独立,给小儿选“便宜学校”
文章图片
胡适
在民国新旧思想碰撞的时代中 , 闪现出无数引领新思潮的弄潮儿 。 胡适无疑是其中特别耀眼的那一位 。
认识的人应该都知道 , 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 是白话文的倡导者 , 也是知名的学者 , 教育家 , 是北大的校长 , 文化院院长 , 二十一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从学堂到课堂 , 他的一生硕果累累 , 桃李满天下 。
然而 , 如此声名显赫的人 , 背后却也有着许多辛酸的故事 。 那就是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 , 显得特别得失败 。
俗话说 , “虎父无犬子” 。 胡适和妻子江独秀一共孕育了三个孩子 , 但几乎都没有比父亲胡适更为出色的成就 。 其女儿早逝 , 大儿子中规中矩 , 小儿子碌碌无为 , 甚至在35岁那年自杀 , 让胡适的晚年不得不饱尝失子之痛 。
【爱历史】胡适敷衍的教育:将10岁大儿“撵走”独立,给小儿选“便宜学校”
文章图片
胡适照片
半生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胡适 , 为何却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自己的学霸基因不够强大?还是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作为中外文明的大文豪 , 这些猜测显然都站不住脚 。
也许一切还得从胡适的出生说起 。
1891年 , 在一个封建家庭里 ,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呱呱坠地 , 这就是我们的大文豪胡适 。 父亲见小男孩聪明伶俐 , 便对孩子的母亲说:“这孩子看起来聪明伶俐 , 很有天分 , 你以后一定要送他读书” 。
胡适的父亲名叫胡传 , 是清朝的一名大官员 。 他曾两度丧妻 , 到娶回胡适母亲冯顺弟时 , 已经47岁了 。
冯顺弟此时才17岁 , 比胡传的很多孩子还小 。 好在有胡传的庇护 , 冯顺弟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 儿子胡适从小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
【爱历史】胡适敷衍的教育:将10岁大儿“撵走”独立,给小儿选“便宜学校”
文章图片
胡适父母
然而 , 好景不长 , 到胡适4岁的时候 , 父亲胡传就因病去世了 。
此时的母亲冯顺弟也才23岁 。 这么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 摆在这对孤儿寡母面前的现实是极为艰难的 。
胡传临终曾有遗言 , 希望能送儿子读书 。 此时 , 家庭的财政主要把控在胡传的两个继子手里 , 冯顺弟每次要钱都极其辛苦 , 但为了满足亡夫的遗愿 , 冯顺弟一直都咬紧牙关 , 努力把儿子教育成才 。
为了督促儿子上进 , 她总是以逝去的父亲胡传为榜样 , 告诫他要好好做人 , 千万不要丢了父亲的面子 。
在儿子上私塾时 , 每次交学费 , 冯顺弟都会额外多交几块钱 。 这样私塾老师便会受之有恩 , 对胡适的教育也倾囊相授 , 格外照顾 。
胡适十几岁时 , 就被母亲送到外地去上学 。 为了不让孩子学习受影响 , 冯顺弟就算得了重病 , 也不让告知 。 只是嘱咐家人 , 哪怕自己去世了 , 也要如往常一样每月给儿子通次家书 。
【爱历史】胡适敷衍的教育:将10岁大儿“撵走”独立,给小儿选“便宜学校”
文章图片
胡适照片
这样教育下的胡适果然不负父母所托 , 从小就学业优良 , 极为懂事 。
15岁的他 , 就已经能靠撰文和翻译来养活自己 。
19岁那年 , 他考上“庚子赔款官费生” , 官费去美国留学 , 并获得博士学位 。
26岁 , 他学成回国 , 受任北大教授 , 并发动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 从此名声大噪 , 声名远扬 。
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 胡适的身上有太多旧社会留下的传统教育和新时代曙光所带来的痕迹 。 也许 , 这种奇异的矛盾 , 促使他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良好的平衡点 。
时光冉冉 , 让我们再把注意力集中在1917年——他回国的这一年 。 此时 , 他已成功受职于北京大学 , 成为一名年轻的哲学教授 。
和大多数哲学老教授不同的是 , 他的教学方式显得特别的不合常理 。
别的老教师都是从三皇五帝开始说起 , 讲到商朝都需要好几个学期 。 而他却将前面这些部分一笔带过 , 直接跳到了周朝 。
学生们都吓傻了 , 纷纷询问这种学习方式可行吗?是不是这个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问题 。
在诸多怀疑之下 , 学生们开始商量 , 要不要把这个“异端”赶走 。
但大家商量了半晌 , 还是迟疑不决 。 最后请来了中文系的“大学霸”傅斯年 。
【爱历史】胡适敷衍的教育:将10岁大儿“撵走”独立,给小儿选“便宜学校”
文章图片
傅斯年照片
傅斯年成绩优异 , 学识广博 , 是北大当年的风云人物 。 他的一句话足以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