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从“西”入“中”路更宽!听听这位基层医生的心里话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江苏省徐州市黄山医院许秀成
我家祖上四代中医,但到了我高考时,人们习惯生病后找西医治疗。鉴于此,我高考志愿填的都是西医院校的临床医学类专业。
毕业后,我在基层医院做了一名内科医生,见患者痛苦而来、欢笑而去,很有成就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职业选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门诊中遇到的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遇到患者反复主诉哪里不舒服,而各项西医检查指标都正常的时候,更是无从下手。看着患者期望的眼神,我感觉自己对不起他们的信任。于是多方学习,希望可以找到治愈这些疾病的手段。
一日,我忽然想到,儿时饭桌上,父亲常跟我们讲中医的阴阳五行、寒热表里虚实,中医是否可以解决我目前的困惑呢?我内心特别渴望打破职业瓶颈,于是决心开始学习中医,将来哪个更好就用哪个去解除患者的痛苦。
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生活,让我去跟身在异地的父亲学习中医不现实。我就从网络上搜集自学中医的方法,购买中医典籍,观看视频教学,开始了漫长的中医学习之路。
在看了很多教学视频,也读了不少中医书籍,做了大量听课、读书笔记后,我发现自己遇到患者,还是只有西医思维,没有中医思维,开不出中药方子。似乎只能望见中医这座城堡的大门,却怎么也进不了城。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必须有明师指路方可“得其门而入”。
于是,我开始了寻求明师之路,机缘巧合,有幸认识了恩师尤允亚。他擅治疑难杂症,知识面广,博学多才,作为江苏省萧县中医药学会理事,龙城医派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曾参与编写多部龙城医派学术传承专著。
跟诊第一天,尤老师问了我一些个人情况,包括我的学历、职称,“西学中”的缘由,已经读了哪些中医方面的书,今后的打算,甚至连我过来的交通方式都问到了,我一一如实回答。从我单位或我家到尤老师所在的医院,距离分别是10公里和15公里,那时我还不敢开车,只能骑电动车赶去跟诊。此后,只要我有时间,就风雨无阻去跟诊。
在尤老师的门诊,患者病种之多真是让我开了眼界。患者以疑难杂症居多,大都慕名而来。常见的有鼻炎、哮喘、面瘫、荨麻疹、带状疱疹、失眠、飞蚊症等,但这些疑难杂症,在尤老师手里好像治个感冒那么简单。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尤老师感知到我是真心想学好中医、造福病患,就更加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心得无私地传授于我。他常结合病例给我讲解,由于我的中医基础还很薄弱,他所讲内容,有的我无法理解,也记不住,笔记也跟不上。为了不遗漏这些知识点,我准备了录音笔,先做好录音,回家再反复播放。整理笔记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发微信请教,每次尤老师都不厌其烦地回复。
那段时间,我不管在做什么,心心念念想的全是中医。仔细回想尤老师接诊的过程、讲解的内容,再回头看书,也在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内容作比较。尤老师也告诉我还要读好哪些书,怎么读,并鼓励我尽快在门诊中用上所学知识。他还告诫我不要偏听偏废,既要学习经典,也要参考今学,不能只听一家之言,更不能故步自封。
于是,凡是遇到我能够拿得准的病情,我都会和患者沟通,尝试中医方剂;遇到中西药治疗多日不好的,我就把患者的资料整理好发给尤老师帮助分析,按照他所说的去处方。再后来我学会自己处方,拿不准的地方请尤老师确认。就这样,很多患者的疗效都非常满意。每次有好的反馈,我都会兴奋异常。
跟诊半年多后的一天,尤老师说有个义诊的机会,让我去尝试一下。我直接拒绝说:“不行!我担心自己应付不了,义诊来的患者全是要求看中医的,遇到不会治的可怎么办啊?”尤老师沉默了,我也不敢说话,心里七上八下,担心他以后不教我了怎么办。空气凝固了一会儿,尤老师对我说:“早锻炼,早成长。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我说:“行,那我把自己还不会的问题想一想、列出来,您再给我强化培训一下,不然我真不敢去。”第二天,我把列出的满满一页纸的问题拿给尤老师。他把所有问题仔细解答了一遍,还讲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情况。从如何接诊、四诊顺序,到怎样取得患者的信任,如何辨证、选方,方子如何加减,再到常用的方剂、手写处方的格式等,很多都是他自己总结的诀窍。我做了录音,回家又听了几遍,整理了笔记,随身携带。
随后的中医义诊出乎意料的成功,后来再有义诊,我就不那么紧张害怕了。通过那次义诊前尤老师给我的强化培训,我感觉自己的中医接诊水平突飞猛进,对门诊患者束手无策的情况越来越少,转诊上级医院的患者也不多见了,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漫漫中医路,明灯照我行,进入新时代,中医药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相信我这条“西学中”的服务患者路会越走越宽广。
编辑 | 徐婧
门诊|从“西”入“中”路更宽!听听这位基层医生的心里话】 审核 | 朱蕗鋆 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