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新华书摘】东方文化中的“四时作息”说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真正高明的医生,善于防止疾病的发生,而不是处理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很早就有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并形成了一整套养生办法和理念。
《道德经》中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保持心身健康最好的老师。《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系统记录了东方文化中的“四时作息”养生法,即通过观察四季的生长收藏的变化,调御自己的心神,以符合自然运化的规律,从而顺应四时作息,保持一个心身健康的好状态。
“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
春三月和夏三月,之所以要夜卧早起,一方面是因为白天劳作的时间多,另一方面由春到夏,气温不断攀升,阳气渐进阴气渐退,早起劳作正好符合整个气机生长的规律。
在东方文化中,中国古人认为作则阳气振奋,息则阳气归藏。春夏是阳气发陈、条达、生长的时候,这时人也应使自身的阳气符合天道的运行,应该夜卧早起,倘若早晨不起睡懒觉则容易使人体的阳气闭藏,无法与天道的阴阳运行相合,则容易产生疾病。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中医认为,春天是人的大周期的气机运行之时,此时登高望远、多活动,有利于人体气机的条达,一旦春天的生机不足,那么在接下来的春夏秋三季,人就没有充足的气机去运化阳气。
因此,春夏两季要夜卧早起,即早晨早早起来,晚上晚点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所说的早起,就是见天光而起,起床太早容易伤阳气,于健康也不利,晚睡就是太阳落山后休息。
秋三月早卧早起,到冬三月就早卧晚起,这又是为什么呢?
秋天阳气收敛,阴气渐盛,这时人要早点儿睡以避免被渐盛的阴气侵扰。之所以要早起,是因为秋天阳气在外、阴气在里,早晨阳气渐升,是人补充阳气的好时候。到了冬三月则要早卧晚起,冬天太阳落得早,所以就要睡得早,早晨太阳升起得晚,所以要起得晚,这是顺天时、应天道。
东方文化是非常典型的农耕文明,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不仅仅是农业种植的规律,也是中国古人“道法自然”而总结出来的合理作息规律。
除了一年四季的四时作息规律外,中国古人在婚丧嫁娶等大事上,也非常讲究“时辰”。一般来说,乔迁新居、举行婚礼等,都是在一天中的上午办,即便是今天很多地方的民俗中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中国古人认为中午 12 点之前阳气增长、阴气渐退,而到了中午 12 点之后,则阳气退、阴气生,在阳气增长的时候做事更符合天道规律。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与自然融合在一起,遵循自然的规律而行动,于健康有益,反之则会对健康有损。尽管用今天的现代观点来看,中国古人的“四时作息”说似乎已经显得有些过时,脱离了土地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大量人群早已经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实际上中国古人的“四时作息”确实对人的健康是有积极意义的。
精神压力、焦虑、失眠等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人的作息有很大关系,对于这些心理问题,效仿中国古人的“四时作息”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调整方法。
(本文节选自《溯源心理学》)
天道|【新华书摘】东方文化中的“四时作息”说
文章插图

《溯源心理学》
梵基 著
新华出版社 2021年8月
ISBN :978-7-5166-5748-5
天道|【新华书摘】东方文化中的“四时作息”说】 定价:7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