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从叙事主体、讲述视角和主题分析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按关键词阅读:

从叙事主体、讲述视角和主题分析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从叙事主体、讲述视角和主题分析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从叙事主体、讲述视角和主题分析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从叙事主体、讲述视角和主题分析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从叙事主体、讲述视角和主题分析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从叙事主体、讲述视角和主题分析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从叙事主体、讲述视角和主题分析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从叙事主体、讲述视角和主题分析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 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 由著名导演德·西卡执导 。 影片一上映就在国际影坛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 这部产自意大利 , 表现意大利社会的电影 , 可以说是一部极具写实意味的作品 。

故事背景是二战后的罗马 , 同其他国家一样 , 战后的意大利首都罗马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 许多人因此没有工作 , 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 安东是一个失业两年的普通市民 , 终于有了一份贴广告的工作 , 但需要一辆自行车 。 一家人变卖所有的床单后买来了一辆二手自行车 , 在第一天工作中 , 自行车就被偷走了 。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一天过的轻松 , 丢掉自行车的安东 , 也将会因此丢掉两年来唯一的工作 , 没有人知道这一家人此后该如何生活 。

影片没有催人泪下的场景 , 可看完后每位观众都会陷入深深的思索 。 。

作为一部写实电影 , 导演不仅复现了彼时意大利人民的真实生活 , 还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待整个事件 。 影片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作 , 在此后的数十年间 , 影响了一大批导演的创作方向 。

下面我将从叙事主体、视角讲述和主题分析 , 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

一、 把底层人物作为叙事的主体 , 将镜头对准普通人 。

“还我普通人、将摄像机扛到大街上” 。 这两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口号 , 表明了当时电影人的创作理想 。

战后意大利的导演们 , 为了对抗美国输入的好莱坞影片 , 决定拍摄属于自己民族与国民的影片 。 起初这些电影主要为反战题材 , 后来又将普通市民、失业的工人、农民等作为叙事主体 。

在影片《偷自行车的人》中 , 导演就将镜头对准了城市中的失业群体 , 数十人围在劳务公司的门口乞求得到一份工作;城市中的当铺人满为患 , 失业的人当掉一切值钱的东西 , 以求果腹;年幼的孩子追着路人乞讨 , 还有拉琴卖艺的孩子 。 整个社会处于一团糟 。

不同于能够种田维持温饱的农民 ,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 , 一旦失去了工作 , 就连温饱都不能满足 。 由于战后的意大利属于战败国 , 经济政治上都受到战胜国的制裁 , 作为直接的受害者普通国民来说 , 对他们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

正是这样严峻的社会环境 , 让导演去展现社会中普通人的艰难生活境遇 , 除了内容上要求贴近真实 , 反映现实生活外 , 在电影制作技术上 , 《偷自行车的人》也力求真实化 。

曾经的意大利电影行业拥有全欧洲最大最豪华的摄影棚 , 导演和演员可以在其中肆意发挥他们的创意 。

战后意大利的电影制作技术 , 有了许多改变 , 由于战争的缘故 , 国家对电影的投入减小 , 制片公司也无力负担高额的制作成本 , 于是导演们纷纷采用实景拍摄 , 利用非职业演员 , 多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等技术来制作电影 。

在影片《偷自行车的人》中 , 可以看到拍摄场地基本都是在户外 , 减少了摄影棚内的制作流程 , 让整部电影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

尤其是在安东父子在集市寻找偷车贼的情节中 , 两个人穿过集市的背景中有干活的工人 , 做买卖的商贩 , 乞讨的孩子等等 , 这些真实的场景无不进入到了影片中 , 让观众在观看故事情节的同时 , 也看到了真实的意大利社会 。

此外 , 故事中的父子均为非职业演员 。 男主安东是一个真正失业的炼钢厂工人;孩子布鲁诺是一个出生在贫民窟的儿童 。

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两人 , 可能在表演上缺乏张力 , 但另一方面 ,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到表演中 。

相由心生 , 生活经历与剧中所饰演的角色非常相似 , 这让他们的表演更加真切 , 动人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从一种创作潮流 , 业已成为一种电影美学 , 描写普通人生活的创作内容与表现现实生活的创作手法 , 在当今的电影中依然能够看到 , 影片所赋予的故事的真实感 , 足以打动每一位观众 。

二、 通过孩子的视角讲故事 , 用展现孩子心理的方式表达穷人的哀伤 。

孩子 , 往往被人们赋予了天真无邪的标签 , 孩子说的话往往也比成人更可信 。 导演通过孩子的眼光讲述这个故事 , 为本来就写实的电影增加了更多真实感 。

影片中男孩布鲁诺跟随父亲安东一起骑车贴广告 , 在自行车丢失后 , 他也跟随着父亲去寻找自行车 , 可以说他不仅是这个事件的亲历者 , 也是影片中表达情绪的重要支点 。

在父子两人寻找自行车的过程中 , 因为父亲的犹豫不决 , 导致放跑了小偷 , 一路的辛苦全都白费了 , 孩子开始埋怨父亲 , 而焦急的父亲直接给了孩子一个耳光 。

在这个镜头中 , 孩子的眼中泛着泪花 , 充满了委屈与不满 , 随后孩子走到桥上 , 一下跳入了水中 。

为什么成人犯的错误要让孩子承担呢 , 本来应该被保护的孩子 , 却成了这位父亲发泄情绪的对象 , 当无辜者要为丢失自行车而买单 , 只能说明这位父亲的无能与可悲 。

事实上 , 这位父亲不就是千千万失业者中的一员吗 , 他的无奈 , 就是所有失业者的可悲啊!

之后 , 这位父亲为了安慰孩子 , 带他去一间西餐厅吃饭 , 本来就拮据的家庭 , 难得能够奢侈一次 。

孩子看着邻桌的富人家的孩子吃着拉丝面包 , 羡慕不已 , 父亲看到了也为孩子点了一份 。 孩子一边吃面包 , 一边望着邻桌的小孩 , 他故意把面包拉丝拉的细长 , 以显示自己也能吃这么美味的食物 。

不久 , 邻桌又点了更昂贵的菜 , 父亲看着儿子羡慕的眼神 , 告诉他每个月挣一百万才能吃得起这样的饭 。

导演通过孩子表情的变化 , 揭示了他的心理活动 。 从羡慕、拥有、再到羡慕、最后失望 。 这一串孩子的内心变化 , 不仅表现出了一个天真的孩子希望能吃到美味的食物 , 过上富裕生活的愿望 , 观众更能从其中得出社会贫富差距巨大 。

一边失业的人成群结队 , 去一次西餐厅已经非常奢侈;另一边富人可以每天在餐厅中享受最好的食物 , 听着乐队的演奏就餐 。

同样是孩子 , 生活环境却有如此大的差距 。 在这部影片中 , 父亲是丢自行车的受害者 , 在此看来 , 孩子更是受害者 , 倘若父亲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 孩子也不会随着父亲颠沛流离 , 而是应该在游乐场中享受童年的乐趣 。

导演将父亲受挫、失意的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表达出来 , 对观众的心灵冲击更深 。

三、 深刻的主题体现在:最坏的结局 , 莫过于好人变成了坏人 。

整部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 , 都在展现父子两人寻找丢失自行车的过程 , 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 , 但影片中许多的细节 , 都是打动观众的要点 。

在平淡中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 在细节中品味人生 , 这才是最贴近生活的方式 。

在影片的结尾 , 导演设置了一个反转 , 父亲支开孩子 , 准备偷一辆自行车 , 不想偷窃不成却被众人抓住送到警察局孩子可怜地望着父亲 , 故事结束 。

这位父亲从一个丢自行车的人 , 变成了偷自行车的人 。

父子两人的自行车找不到了 , 父亲的工作也一定会丢掉 , 没有人知道这家人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

老实淳朴的父亲从一个受害者 , 变成了一个施害者 , 这是一个社会莫大的悲哀 。

倘若故事的结局是父子没找到自行车 , 继续过着失业生活 , 或者是警察一直在抓小偷 , 即便没有抓到 , 那么观众会感叹生活不易 , 要提防社会上的坏人 。 而故事的结局是一个曾经的好人变成了坏人 , 那含义就大不相同了 。

可以看出 , 这位父亲活的很艰难 , 他在儿子沮丧时带着儿子去吃大餐 , 在丢失自行车后为了不让妻子伤心而瞒着妻子 , 他想做一个好父亲 , 好丈夫 。 可这个社会没有给他机会 , 父亲尽力争取了他所能争取的一切 , 最终还是落空了 。

不仅这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 还能把一个好人逼成坏人 。 影片背后巨大的社会问题通过这样一个故事结尾显露出来 。

难以想象 , 这位父亲以后该怎样生活 , 他的孩子将会对这件事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

影片到最后 , 通过好人变坏了 , 来昭示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人的变化 。

总结:

想必看到最后 , 观众只能发出声声叹息 。

生活不易 , 每个人都在艰难地呼吸着 , 尤其是生活在彼时社会底层的人们 。 影片用极其写实的手法 , 让观众见证了这位父亲和孩子不幸的遭遇 。 战后普通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 父亲和孩子两人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

这对父子所期望的安稳 , 富足的生活 , 无法只靠两人的努力而实现 。 覆巢之下 , 难有完卵 , 真正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的 , 唯有世界安宁与社会安定 。


    来源:(郎育)

    【傻大方】网址:/a/2020/0703/ahbb160457.html

    标题:从叙事主体、讲述视角和主题分析三方面分析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上一篇:小明哥求生欲升级! 带着导师给姐姐们鞠躬,姐姐们还是不买账

    下一篇:“这样的饭就收我5块钱?这厂子也太差劲了!不干了!”哈哈你不去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