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北魏打下了不少大城池,为什么偏偏要定都平城?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随后,统治了近大半个中国,兴盛一时的前秦帝国彻底崩塌。然而,前秦中的各个民族纷纷起义各自为政,开始了混乱的相互讨伐阶段,使得当时的中国一片混乱。到386年的春天,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珪恢复了代国,改国号为“魏”。随后,开始讨伐各部政权,十二年间,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归所有。到了393年七月,他宣布迁都平城,并在该地建立起了宫殿,设立宗庙和社稷坛等礼仪机构。
城池|北魏打下了不少大城池,为什么偏偏要定都平城?
文章插图
一直以来,北魏的都城都是平城,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后,才改为了洛阳。从历史上看,平城的命运与辽、金两代,以及明、清的边境重镇息息相关。那么,为什么北魏会选择平城作为都城呢?虽然,秦、汉以来,平城都是较为重要的城市,不仅是汉高祖白登之围的发生地,还是历史名城。但是,从其地位和所属的地理条件而言,却并不是什么要塞之地,仅是边郡地区的一个管辖县城而已。同时,根据当前的考古学发现,汉朝时期的平城,位于现在大同市的操场城,与普通的城址没什么区别,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边境小城。并且,北魏统治时期,他们占领的大城市也不少,最出名的就是河北一个名为邺城的地方。此外,那里之前是曹操霸府所在地,也是后赵和后燕等政权建立的都城。实际上,拓跋珪之前要在邺城建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仅仅过了几天他却改变了主意。
城池|北魏打下了不少大城池,为什么偏偏要定都平城?
文章插图
平城如果跟邺城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都知道,邺城的地理位置,环境优势都非常明显。比如:当地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漳河途径的流域。而且,之前的朝代在这里开凿过渠道,进行过灌溉系统的建设,更是让这里成为了著名的粮食产地。同时,当地也是连接华北平原中部,以及太行山东麓的枢纽要道,是漕运的中心城市。所以,有粮食,有交通,有人文环境,这样的城市,供养庞大的皇室、军队、仆人一点都不是问题,是非常好的建都地点。而平城地区,属于北部地区,天寒地冻,气候干燥,水源稀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很少,时不时还要闹些饥荒,使很多人背井离乡。此外,加上汉朝末年战事连连,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农耕稀少,经济基础非常差。更有甚者,这里地处高原地带,山路崎岖,行军,走路都非常不方便。这样的交通情况,对于运输物资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所以,在此地建都立业,是不太合适的。而邺城之前经过众多朝代的建设,宫殿林立,城池豪华,在那里定都可以说非常合适,不仅基础设施很好,连建立城池都能节省一大笔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