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4000万一只,10年前可换北京一套房,今却活成了悲剧,发生了啥

文:半眠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空巢群体的日益增多 , 宠物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情感寄托 。 据悉 , 中国1.18亿空巢老人和2.4亿单身青年构成了庞大的潜在养宠用户 , 宠物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 吸猫、遛狗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根据《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 , 95后、90后和85后构成了中国养宠物的主要人群 。 受疫情影响 , 宠物主人与宠物的相处时间增多 , 对宠物健康问题也更加关注 。
曾4000万一只,10年前可换北京一套房,今却活成了悲剧,发生了啥
文章图片
据相关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城市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为2065亿只 , 其中宠物猫消费市场规模为884亿只 , 宠物狗消费市场规模为1180亿只 。 预计到2023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将达到4456亿 。 此外 , 截至目前 , 在中国注册的宠物相关企业有5.45万家 。 其中 , 2019-2020年注册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 2020年新注册企业数量达到1.88万家 , 同比增长246.9% 。
时移世易 , 曾一度叫价4000万的“宠物”藏獒 , 如今大都变成了野狗 , 饥一顿饱一顿 , 泛滥于青藏高原 , 甚至成为食客的中餐 。 而那些狂热的藏獒之谜早已不复存在 。 说起藏獒 , 很多人都会想到2011年12月 , 当时山西的一位富翁以数千万的价格购买了一只纯种藏红獒 , 而这也因此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 。
曾4000万一只,10年前可换北京一套房,今却活成了悲剧,发生了啥
文章图片
这是藏獒的最高光时刻 , 也是泡沫最后的疯狂 。 次年 , 藏獒市场突然崩盘 , 当然价格也从云端跌落 。 由于此前藏獒价格不断上涨 , 很多人开始大量饲养和繁育藏獒 , 导致藏獒的数量急剧上升 。 而藏獒市场的大起大落 , 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炒作史 。
被人类“玩弄”的藏獒
关于藏獒的高价值来源 , 众说纷纭 。 有人说 , 一开始是美国探险家从喜马拉雅山脚下带回了一只藏獒 , 被经济复苏的富人炒了起来;有人说是电视剧《婉君》中的台湾演员张佩华以超过100万新台币的价格从美国带回了一只藏獒;还有人说 , 是前田径教练员马俊仁抓住商机将藏獒炒作“东方神犬” , 从中获利.....
曾4000万一只,10年前可换北京一套房,今却活成了悲剧,发生了啥
文章图片
藏獒原是一种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大型凶猛犬 。 它忠于主人 , 是游牧民族最好的保护犬 。 本来在这地区过得挺好 , 却被人类玩弄起来 , 当起了一门生意 。 在藏獒市场的高峰期 , 一些牧民甚至将牛羊卖掉 , 专心饲养藏獒 , 以期待卖个好价钱 。
杨志军的《藏獒》更是为藏獒热提供了有力的背书和理论依据 , 逐渐形成了藏獒是一种文化的说法 。 时至今日 , 仍有不少人认为藏獒的身价是杨志军抬高的 。
曾4000万一只,10年前可换北京一套房,今却活成了悲剧,发生了啥
文章图片
而藏獒市场的火热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 当时外国人开始关注藏獒犬 。 再加上西藏自古以来的神秘 , 藏獒更加神秘 , 所以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 1985年前后 , 中国人逐渐发现了这个商机 。 由此 , 国内的藏獒养殖慢慢起步 , 但是价格只有几百元上下 。 真正的藏獒价格暴涨是在2005年左右 , 此时藏獒的价格已经开始以万为单位 , 最高可以卖到20万一只 , 足够在北京买套房了 。
2005年 , 首届中国藏獒文化节在甘肃省兰州举行 。 马俊仁以中华藏獒俱乐部主席的身份带去了30只藏獒 。 而这场藏獒文化节就像一场拍卖会 。 其中一只名叫“小王子”的藏獒被韩国人出价2000万 , 马俊仁当场掷价4000万 , 全场诧异 。
曾4000万一只,10年前可换北京一套房,今却活成了悲剧,发生了啥
文章图片
一时间 , 人们都知道藏獒的价格非常高 , 利润也非常大 , 于是越来越多怀着一夜暴富想法的商人开始涉足藏獒市场 , 藏獒市场也就因此越来越火热 。 五年后 , 在山东青岛举办的“中国藏獒文化巡展”上 , 一只名为“意大利”的红獒售价3000万 , 而且购买者愿意花费高昂的配种费以获得更加高贵的藏獒后代 , 此事一出 , 顿时引起轰动 。
被“整容”的藏獒
然而 , 不断上涨的高价和巨额利润也引发了一些灰色血腥事件 。 在藏獒圈里流传着一句话:藏獒分为“原版”和“市场版” 。 “原版”藏獒是指以传统方式饲养的藏獒 , 与西藏的原始藏獒无异 , 只是体形、形态上更优化 。 他们身上野性十足 , 会对陌生人大喊大叫 。
曾4000万一只,10年前可换北京一套房,今却活成了悲剧,发生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