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渠道可以获取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识和信息

我曾听说过一句话,要进入一个领域,我们只需要读三个人的书就够了。当你通过收集整理把那三个人的信息找全之后,其实就已经理解了一个领域80%以上的内容。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选择哪三个人,才能达到效果呢?
我的建议是,如果我们对一个领域完全陌生,但是又想迅速进入这个领域,我们应该读的三个人是:「开创者」、「分歧者」与「综合者」。
要了解一个领域,就要找到「开创者」
每一个行业都有开山鼻祖,比如鲁班是建筑业的开创者,餐饮业则是易牙。在知识界,每一个领域也都会有一个创始人,他们就是一个领域的「开创者」。比如,凯恩斯是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天下霸唱是中国盗墓小说的开创者。
我们想要进入一个领域,要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就必须要熟读「开创者」的书,因为「开创者」身上凝结了很多关键信息,这是其他人做不到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想要理解一个领域的思维框架和思考方式,读「开创者」的书会达到直入主题,一网打尽的效果。一个开创者一定是从某一个领域走出来的,因为那个领域很多观点无法容纳进他的思维框架里,所以他才会出来开宗立派。因此,「开创者」一定对他之前的领域有过系统的反思和批判,这个反思和批判,他做过之后,后人就不需要再做了。
第二,一个「开创者」之所以开宗立派,一定是要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经济学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社会学是为了研究社会不同阶层的性质和诉求,心理学是分析人类的精神状况。
这个目的,由于创始人自己曾经系统地阐述过,他们会写很多的导论、宣言和系统论述学科宗旨的文章,所以一般后人都不会再阐述。如果我们没有读过创始人的书,这部分关键信息可能就会遗漏,很多后人的书我们其实是读不懂的。
今天的哲学系学生都依然要读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就是这个原因。并不是他们守旧,而是因为苏格拉底提出的很多想法,之后的哲学家都不会再提及了。
第三,如果我们不读创始人的书,很有可能根本无法了解其他人为什么要研究那些领域。「开创者」往往是一个很全面的人,因为他是第一个开宗立派的。虽然很多领域他都没办法深入讲解,但他经常会做一些点到为止,提一些畅想。他的学生和门徒都是根据他的这些想法和畅想深入地进行研究。
比如我上次提到的胡适,他在文史哲好多领域都提到过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想法,但他自己都没有深入研究,他的史学被他的门徒顾颉刚和傅斯年继承了,他的红学被周汝昌等后学继承了。
我说的「开创者」也不见得一定是一个大的领域开创者,很多大领域下面的细分领域,如果他的继承者众多,其实他也算是「开创者」。
再比如很多的「主义」,表现主义的「开创者」卡夫卡,解构主义的「开创者」德里达,女权主义的「开创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他们都不算是大领域的「开创者」,但是这些流派,也都算得上开宗立派之人。
熟读他们的书,对于迅速进入一个领域会有很大的帮助。
「分歧者」让知识不断创新,带来跨界思考
除了「开创者」之外,我们还需要读一个「分歧者」的书。
通常而言,一个领域在初创之后的很多年,都是门徒们按照「开创者」提出的很多想法分工合作,大家各司其职,完成各自的小任务。这些各司其职的人,他们的书虽然的知识含量也很高,但不见得能给我们很多的新意。而且越是向后,分工就越细碎,到最后分工到了可笑的程度。胡适可以写《中国哲学史大纲》,但是今天哲学系的学生只能研究某些不知名的思想家的某一个消小思想了。
走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每个领域都会出现一些「分歧者」。
「分歧者」这个说法来自于一本小说,后来也拍成了电影。说的是某一个特殊的社会,他们根据性格与天分把人分成五类,大家各自分工。但是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的性格与天分比较特殊,不愿意受限于这种分工,他们能力很强,所以显得特别异类,因此叫做「分歧者」。
每一个领域在分工达到特别细致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再继续分工下去了,所以他们到处跨界,最后让自己成了「分歧者」。还有一些人,原本就不是这个学科的,但是他们跨界过来,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这些人都是分歧者。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简单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全部更新完成!)谢邀,看过了@NiSS267的答案,感觉很棒,也来写一个长答案吧。在回答之前,先发几张截图,证明一下自己“获取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识和信息”。知识就不举例了……信息方面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说papi酱2200万事件,我的一篇答案:


在发布后,被娱乐资本论等各路大号转载(均未获取授权,在此保留权利),浏览量几万次。再比如这篇答案:成功将装逼的人打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孔庆勋的回答更多的例子就不举了,只能说,更值得发到上的内容,我是绝对不会发到上的。OK,接下来说一下,如何获取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识和信息?在我看来,知识和信息,要分开说。首先,知识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然而并非所有信息都能称之为知识。事实上,获取知识之外的各种信息,其难度远远高于获取知识。之所以说获取信息的难度远远高于获取知识,是因为,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确定的。所以,我们还是先易后难吧……比如说,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是9.8,地球半径6371km,美国《独立宣言》签署于1776年7月4日,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等等……而以上这些知识,都是中学教科书的必备内容。很遗憾,虽然我刚刚离开高中校门不到一年,但是以上所有这些,我都是通过搜索引擎才能够确认的。


我之所以不愿意去记忆这些所谓的知识,是因为当考试的压力已经消失时,我无需时刻掌握这些几乎没有获取门槛的知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一般人都知道的知识。而另一些知识,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比如,前两天,我在研究征信行业时,需要收集各方面的资料。


如果我按照这些资料写我的答案,恐怕也只能写出一篇软文了……而我最后写出来的答案,自觉还是有一些干货的:国内征信领域是否将会产生巨头?平安、腾讯、阿里等,谁更具优势?-孔庆勋的回答它的资料来源是什么呢?


全球最权威的咨询公司的行业报告。而这份全长几十页的报告,仅仅是我的资料来源中占比不到10%的一小部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获取知识,权威性第一!权威性第一!权威性第一!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需要的大多数知识都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得。比如说咨询报告,你可以选择看艾瑞、易观的……因为他们渠道更多,更容易被搜索到……也可以选择一些更困难,但是依旧公开的渠道:Home-McKinseyGreaterChina麦肯锡BCG-波士顿咨询公司波士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Accenture-China埃森哲你看,四大咨询公司花几百万做出来的报告,你一分钱不花就可以看到(一部分)了。顺便说一句,很多外企的中文网站会缩水很多,想看更多东西还是乖乖上英文版吧。其实,咨询报告这种东西,其实已经介于知识和信息之间了。而很多数据,则已经与知识无关,更多属于信息的范畴。比如说,你想了解中国经济,需要知道2014年中国的GDP是多少,你可以最快得到这样一个结果:


然而,这就是最终结果了吗?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完全不足以概括中国经济。如果想对中国经济有所了解,你至少应该去统计局的官网,看一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然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统计局的公报上,国内生产总值是636463亿元,而百度的结果显示的是635910亿元呢?这两个数据,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呢?嗯……到这里看过来就可以了~


我们发现,在2015年的表格中,2014年的GDP的确是635910亿元。那么难道说636463亿元的数字是错误的?没错!因为每年公报里的数据,都是初步核算的。也就是说,统计局以及各部门每年都会进行审计,对于有纰漏的数字予以纠正。再举个例子吧,2012年的GDP在2012年的公报里是519322亿元;在2013年的公报里,变成了519470亿元;在2014年的公报里,变成了534123亿元;上述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保证权威性的前提下,不仅要关注知识或者信息是什么,更要关注它们从哪来。继续沿着GDP的话题。可能说,官方的各种数据有多少水分大家都知道。但是想了解中国经济,每年的统计公报是必看的。而除了政府的数据呢?如果政府数据不公开怎么办?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经济的情况,比较容易。而如果你想知道另外某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呢?比如,科摩罗群岛的全方位经济状况?你要怎么做?一般的做法,依旧是百度:


看起来,唯一一条有帮助的链接就是第一条。然而,我们打开之后……


1983年……而我会怎么做呢?比如说,我会通过这个网站:Data|TheWorldBank世界银行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全球各国,过去几十年,以及未来几年的几十项数据,全部可以了如指掌。我记得前几年,我还特地把整个库打包了下来,然后翻译成中文,需要什么资料时随时取用,简直不能更方便!数据库放到另一台电脑里找不到了,我还是在线查找一下吧……





类似的网站还有:WorldTradeOrganization世贸组织官网UnitedNations联合国官网IMFDat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原理类似,不赘述了。如果你想知道的不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而是仅仅了解一家公司而已——那么你可以用到下边这些: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zhixing.court.gov.cn/search/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http://wenshu.court.gov.cn/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商标网网上查询商标查询我一般不用企查查之类的第三方平台,原因是二手数据,但是有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可以一起用。以之前我提过的成都速通为例……





嗯……以上我提到的一些,要么是知识,要么都是公开信息,总之每个人都可以获取的。算是初阶的攻略吧……至于说如何获取半公开,以及非公开的信息,这个是中阶和高阶的攻略了。在继续下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是半公开的信息?所谓半公开,在我看来,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这条信息被有意控制在小圈子里传播,外界难以获得这类信息;二是,这条信息可以无限制地传播,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缺乏传播到外界的渠道。第一类,举个身边的例子吧,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是一种典型的半公开信息。一方面,创业者为了找投资等等,不可避免地需要将商业计划书披露给其他人;而另一方面,创业者当然不希望自己的核心团队、盈利模式、发展方向等等被更多人知晓,因此,自然有意控制在小范围传播。而我们看一些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其实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某些行业而已。如何才能看到这些半公开的信息呢?其实现在在很多股权众筹平台,都可以看到创业项目的一些信息。比如说36氪股权投资当然,如果不经过认证的话,很多东西是看不到的……


至于解决方案也很简单,认证了投资人就可以了,证明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总还是需要的。认证后的效果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