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文综的选择题正确率

不邀自来。不推荐盲目刷题,这就好像练字,不是说大量写字就一定有效果,没有方法,没有准则,练字用处不大。2012年我高考,新课标卷35道选择题全对,因专业缘故,一直在研究高考新课标的文综卷。先来几个反面例子。




以上两道题是百度高考的名师做的,各位可以到百度那里去看,答案至今没有改正。可见,名师没有答案也不会做题。做选择题就是对博弈论的实践,在高考这场博弈里,你和命题人之间的诉求是不同的。命题人想的是:保证题目有区分度,不能太简单,保证解只有一个,保证80%的人错上N道题(N要看运气)你想的是:错的越少越好,最好不要错,要上清北人复这之间的交集只有说让你成为那20%里的20%才能实现,选择题记住这个原则:解总是有的,解只有一个。所以,当你做选择题排除两个在另外两个里纠结的时候,记着上面的黑体字。在剩下两个选项里,肯定有一个选项里有不合适的因素,是命题人设下的陷阱。以上面那道34题为例。不能说“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这个“开始“这个状语透过对史料的分析是很难得出来的,毕竟这里面没有提到跨国公司。提到生产全球化不提跨国公司怎么行?所以利用这个逻辑就可以在BC的纠结中果断剔除C。为什么选B呢?这主涉及历史方法了,原油、橡胶、茶、可可都是初级原料,和汽车比起来,这东西的产品附加值很低。二战结束了,要发展经济的时期,但是呢,已经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购买原油、橡胶这些初级原料的时候,压价很低。这就好比美国是邦联的时候所遭遇的。为了统一对外,提高售价,那么就只能联合起来对抗不合理的旧秩序。新东方的名师也有两道做错的,至今还挂在新东方的官网上。我们这里市一中的数学老师,能力未必比其他地主的数学老师强,但补课收费可真是不低。上午补课补两波,每波一对十,每波2个小时,每个学生300块,一上午就赚6000,下午还6000,晚上再3000,一天补课就15000块。一对十补课,这有用处吗?要不数学老师补课一个暑假能赚一套房,没必要对学校的名堂太重视,学校牛逼不是老师牛逼。(这一段就当我嫉妒性发神经)做选择题的法则:1、历史选择宜细分题型,政治、地理宜细分知识点在一些教辅类图书和教学期刊的指导解题方法的文章里,往往是按知识点把选择题来训练的,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方式考察,就适用于不同的方法。有的分为文字型、图片型、数据图表型,内涵型、因果型、评价型、比较型、主要型这些。这些就很好,不同的选择题需要用不同的招,时间很紧张,记下原则,做题的时候真心不紧张。以上适用于历史,偏能力素养的考查,政治和地理则偏知识点的考查,建议区别对待。2、先审题干,再审选项:先排除错误,后确定正确选择题皆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这是固定不变的形式。从前到后,这是人们一般的习惯规律。所以,做选择题也要从前到后,先看题干,后审选项。先看题干,首先要感知试题考查哪个知识点,哪一个问题角度。只有先把题干的题意审清了,才能进一步去辨析选项,看哪项符合题干要求。反之,则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排除法是选择题审题最常用的方法,也可以说是首用的方法。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再进一步辨析其他选项,也会节省时间。排除法是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也可以说是首用的方法。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再进一步辨析其他选项,会节省很多时间。3、审题干首要看知识点和考查角度(极适用于地理,高考文综选择题中,地理通常是以题组的形式出现的,我一般会用大括号把题组全部划归到一起,注意上下题目之间的提示作用。)选择题的题干中一般都有隐含的条件限制,以及考察的角度,审题时,首先要把这些最基本的信息弄清楚,这些信息往往是确定选项的必要条件。4、先排除容易选项、再辨析疑难选项(极适用于政治,政治选择题的选项通常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完题干后,先在①②③④中找出明显错误的,予以排除,脑子别糊,阿Q的精神胜利法用起来。选择题140分,140个选项,能排除掉两个,那也是一种进步。命题现在越来越科学了,过去政治的选项通常是这样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发现了吗?选项里含有②的选项三个,有①的选项只有一个,这可以辅助解题。)同时适用于三科的是,先排除容易的,最后辨析难的,这是通常的做法。这样做可以节约省题时间,减少干扰,集中注意点。5、题干中出现的否定词要向相反的方向定答案(逆向思维)有时题目中问的是“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这就变成了一道判断正误题,上下对照来进行解题。6、正确选项的叙述应与题干的考向密切关联正确选项与题干叙述联系起来,在逻辑关系上应当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因果关系的选项应当是正确的,因果关系错误的选项及与题干关联不大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选项。————————高考全国卷如何提高文综成绩?-刘真的回答|揣摩出题的字句,如果选项的说法很犀利的话,出题人一般是不想让你选这个选项的;如果一些选项经过精心雕琢和完善,出题人很可能把这个选项作为了正确答案。以地理试题为例


上图为2015全国一卷地理,第三题,选哪个?明显C有个“和”字,其他没有。出题人通过这个“和”字想完善补充一下C选项,使得C更完善,没想到把正确答案露馅儿了。


这是14年全国二卷,第9题,“但”字使得C脱颖而出,这就使得语气更加缓和,选项更加完善,正确答案就是C。


这是11年,第11题,同理。另外:关于全国卷高考的经验,会不断更新专栏
■一九届全国一卷文综选择题错三。艺术生。其实高三三月份返校以后学校模拟我也总错10多个,再到了后来变成5-6个,最后两次模拟政治和历史就保证基本不错了,最后高考地理没错,历史一,政治二。
艺术生底子薄、时间短,我认为放到这个阶段对应基础弱的,或者停滞不前的普高也适用,两个月,太来得及了。
下面是简易的目录
文综三科分题型介绍利用真题方法高考避免当炮灰的常识
关于政治首先要有一个硬性要求,政治选择题错题控制在0-1个。一开始目的就要明确,随后来分析一下学科性质(这也是预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什么),分一下难度梯队,稳住你能拿到的分,然后把稍难的地方重点攻克。
12个选择题,包括了政经文哲四本书。难度逐渐递减。
难度相对大第一梯队列出来了:
经济图表题、经济传导题、哲学诗句分析题、哲学四选二。
第二梯队:经济生活易混点、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基础知识。
第三梯队:政治生活简单基础知识、传统文化。
分题型、找对策1.两两组合题,直接看选项,排除了一个肯定错的以后,在两个选项中选。看材料。一定会有和材料无关的选项。
2.留意“半句对,半句错”的句式,通常存在的错误是因果错乱,前后无关(强加因果),发展的结果正好相反。
3.正确答案往往是宏观的,用程度词相对缓和的。如:改善了/是...的有利举措/逐渐/适应了/存在差异/通过...可以/为...提供物质手段/...是主要方式/...是重要举措。
4.问主要原因,选项中一定会正确的,但不是主要原因的选项。
5.设问里包括主语,如“民主党派的上述做法”“上述创新性论断表明了”。那么选项中一定会有不是以设问中的主语为中心的选项(张冠李戴)。
6.当选项句式类似,含义类似,容易混淆时,找准主语,立足设问需求、中心。
关于历史1.偷换概念型
通过理解材料关键词字眼排查出来。出现专业术语、专有名词,只要不是同义转述,说的是两件事,两个概念,就直接排。
2.以偏概全型
这就要与设问中的条件进行一一对应,直接去对比两方的主语。只要主语不是一个东西就不对。或者较多出现方式为选项是小方面,只对应材料的半句话,或者和偷换概念类似,放大、缩小主语的范围。不匹配。
3.反套路型
一般出现形式为含有常见的正确选项关键词,大方面居多。用词缓和,具有较高迷惑性。这时候一定要静下来仔细想,拆开去对应材料,去想两个问题,它能不能用来解释材料(或者与材料的相关性),以及它有没有回答设问的问题。

还有一种就是包含了绝对词的正确选项,但这样的选项一般必须符合任意两个规律:对应课本的重要时间事件(课本里的意义影响就包含绝对词),以及绝对词前后范围、用词精准(和材料匹配高)。
4.解读偏差型(或过度解读)
包括过度联想。对于反映了、主谓半句话句式(一般的设问考察方式是直接说半句话,形如:这次运动()、这一观念())的设问,反映了XXX句式多侧重提取/概括/归纳材料。半句话句式需要立足主体,选和设问和材料主语有直接关系的,最贴近材料描述占比大的方面。切忌联想课本知识关联较远的知识。当选项出现和设问主体没有直接关系(因果、发展),以及材料没提到/材料侧重小的,排除。真正需要联想的一般是“说明了“句式的设问,并且依然是立足题干去联系课本。
5.张冠李戴型
选项出现的不是设问主语干的,(出现主谓句式时留意)。返回材料,仔细看主语干了什么,只要没有体现是主语,或者是明显不是,直接排。
6.添枝加叶型
把材料看不出来的东西扯进选项,出现形式一般是添加形容词(形容速度)或趋势。
关于地理直接上做法了
快速的读完材料,画关键词。主语,特殊地理现象的解释原理,图的名称。注释,小标识。
读题干留意设问的主语,现象,是问谁的,谁和谁的关系,谁会影响谁。
分析选项,把明显的基础知识或者绝对词和明显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错误排除。这时候基础题可能会排除2-3个。不基础的题,以及二选一排除,下一步。
返回材料。以及穷尽材料和图的所有隐含信息。答案只会藏在两个地方:1.基础知识可解决的,你的脑子里。2.材料里。较难题更倾向于在材料里,图的某处设置答案。这个技能需要单提出来说——如何穷尽图中和材料中的信息?
地形图等温线图国家局部图。给了纬度等于告诉你,去想大气环流图,气候图;临海去想洋流图,三角洲,大陆架;等高线去分析是否地形闭塞,是否有狭管通风效应,山峰山谷海拔数,山高谷深。
材料提了具体地区。首选地形气候。按地区特点,去想材料涉及的是哪方面,侧重什么,就去想什么,这个地区的特殊与特点。
信息很多,找相关显著的。留意选项中的变量与不变量(或变化不显著的量)。变量会显著影响地理现象,考点也大多考察明显的,直接的。只是好多人看不见。
提出年代与时期,一定要依靠材料。尤其距今较远的。特殊的年代里一定有它特殊的原因背景。而设问一般也倾向问原因。一定不能按照习惯去做。
假如材料没有具体的——选项中如果出现了很少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那么选它的几率大一些。(他要是设置干扰项的话完全可以设置成非常常见的,容易误导的。
观察近几年的高考人文地理,基本考点就定位在产业分散、集聚、工业类型、工业区位。并且答案的来源大部分都是材料。



材料最后一句说了,挑剔的客人(不常见关键词)、明显对应市场营销。








完全来自于材料中的交通、迷惑点是主导因素,好多人不敢选,就选了市场。(记住材料中没体现的,在人文里千万别选。)利用真题把手里的作业、模拟、二轮复习书放下,该研究真题了。
参加过高考的都经历过,总会有那种平时考得好的居然平平无奇、平时不显眼的反而考的高。以上的都是铺垫,五个字解释原因就是“主观能动性”。
两个月。正好,还有点富余。你需要做什么:
1.《高考必刷题十年真题》,一卷二卷三卷都做(三卷个别年份出得太简单可以不做)。先做到2015年高考(后期看实际安排,多多益善)。第一遍做是为了做题,为了选出答案;之后的五遍六遍甚至十遍,反复做——选择题的每个字都吃透——哪几个字看出要选这个了?解析是从什么方向选的?设问的细微区别?选项里的字眼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