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只要短时间学习就能受益无穷的生活小技能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项生活基本技能:整理你的生活空间。生活中要学会扔东西,要把「我」当做主角,不要把物品当做主角。脑子里少想着「好可惜」、「还能用」,多想想「我喜欢吗」、「我适合吗」。
由于工作的关系,05年起我每年都会去几次日本,对日本关于整理和收纳的各种流派做了很多调研。逐渐的,受日本断舍离极简生活哲学的影响,以及我自己对简洁思维的探索和实践,也慢慢成为了断舍离的人,此后的生活更加轻松、简单,生活的空间也越发整洁,最后我也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整理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
其实日式断舍离的生活哲学,和我提倡的简洁思维在日常生活的管理上几乎有着一致的前提。我们都提倡先做出选择,再进行规划。如果能够先做减法,认真的对物品做一个筛选,再对筛选出来的必要的少量物品做整理收纳的话,空间整理就会变成一件更有效率、更令人愉快的事情。
整理,首先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我记得,最初在向我太太推荐「先做减法,再整理收纳」的方法时,因为她没有对简洁思维做过深入的了解,会经常回到传统的整理方法上。
比如,当她要对客厅做一次整理的时候,会做这么几件事:
·把孩子乱丢到客厅里的玩具收进玩具箱;
·把我放在沙发的几本书收起来,拿回到书房;
·把茶几上的几个杯子洗干净,放回了橱柜;
·把地毯收起来清洗,晾干后又铺回去。
但这些在我看来都只能叫收拾,不叫整理。为什么呢?因为她做的这几件事,只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收起来,放回到原处,或者把家里的东西移动一下位置,在我看来这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打扫而已,并没有对物品做减法。
在简洁思维的概念里,整理方法明确分为两步:先做减法,再整理收纳。也就是必须要在筛选东西之后,进行整理才更有意义。拿整理孩子的玩具来说,比起整理到处乱堆的几十个玩具,先筛选出孩子当下真正需要的三四个玩具以后,再去整理就会容易得多。到时候,即使这三四个玩具全部在客厅散放着,也不会给人杂乱的感觉。



先做减法:扔东西的步骤
理解了在整理之前先做筛选的重要性,那我们在开始空间整理的时候,第一步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的对家里的物品,做减法,通俗的说,就是扔东西。
扔东西的步骤,在我看来,可以简单的分为两步:
第一步:先决定从哪儿开始扔?
要决定从哪儿开始扔,就要先确定自己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是一天、半天、2个小时、还是10分钟呢?从能用多少时间出发,找出你今天能够做减法的场所。如果你只有10分钟,那可以先从一个抽屉开始。如果你有2个小时,那可以从一个更大一点的空间开始,比如卫生间、厨房或者阳台。要做减法,不一定非得留出大块时间,你可以根据自己现在能用的时间来选择场所。
第二步:决定哪些东西可以扔?
我分享给大家两个方便操作的扔东西的标准:
1.扔东西的时候,要把「我」当做主角,不要把物品当做主角。
我解释一下。当你扔东西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这东西扔掉好可惜啊」、「还能用呢」、「好歹是别人送给我的礼物,扔掉不合适吧!」这些想法的时候,就是把物品当成了主角。
那什么是把「我」做主角呢?就是当你判断要不要扔掉的时候,考虑的是「这个东西适不适合我?」「我需不需要这个东西?」「我喜不喜欢这个东西?」的时候,扔东西的主角就是你自己。
你要想的不是「这东西还能用,所以我要留下来」,而应该是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夸奖他人。

让人飘起来笑开花的利器。

我研究它花了很长时间,不过站在本人的肩上,大家应该可以更快的掌握了。

======

夸奖切忌空泛。
包含3个元素,你的夸奖会听上去真实可信。
我将这3个元素,统称为FFC法则。它们是:
Feeling:感受Fact:事实Compare:对比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的服务很赞!这个只有一个F:感受。
如果我们这样说:
“你的服务很赞啊。每次杯里的水剩的不多时,你就补上了。其他人通常是等我要求加水,才过来。”在这句话里,包含了:

感受:你的服务很赞。

事实:每次杯里的水剩的不多时,你就补上了。

比较:换一个人,通常是等我要求加水,才过来。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真实具体了?
忽略了这3个元素中的任何一个,往往你的夸奖效果,会大打折扣。

再分享一个案例。

2008年,我参加国际青年成就(JA)的公益活动。
我和7、8名来自500强公司的志愿者,到上海外国语大学,给学生做一个公益的求职课程。课程在周日进行,持续5周。

我是志愿者团队的组长,需要负责整体的协调工作。
在课程结束后,我收到了Lucy(化名),学生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发来的邮件。
如下是我的回复邮件。

HiLucy看到这封邮件很感动。过去的两年里,我每次做完什么事情,都是很开心的告别。因为我总觉得未来很精彩,很多事情可以尝试,总是急不可待的想向前冲。可是这次我有些沮丧。这次JA是我两年里,第一次想让时间停下来。其实感动不是从收到这封邮件开始的。在国庆节与你第一次讨论CG的时候,我就觉得你很不一样,因为你总是在谈“如何提高课程的质量”,“怎样才能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总是在想着怎么去帮助别人。即便如此,在整个课程中你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无论是对工作的热情与承诺,还是才华与创意。谢谢你。能够与你一起共事,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John
让我们来看看,这3个元素:

1)感受


看到这封邮件很感动。

我有些沮丧。

能够与你一起共事,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2)事实
你总是在谈“如何提高课程的质量”,“怎样才能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总是在想着怎么去帮助别人。

3)对比
过去的两年里,每次做完什么事情,都是很开心的告别=\u0026gt;我两年里,第一次想让时间停下来。

国庆节与你第一次讨论CG的时候,我就觉得你很不一样=\u0026gt;即便如此,在整个课程中你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倒追关系学电子书免费下载=====

*情场:《单身女人,让男神倒追你》:关注公众号“倒追学堂"获取
*职场:《求职者,让雇主倒追你》:关注公众号”让雇主倒追你“获取

====相关内容=====

如何判断人的情商高低?如何提升情商单身女人,让男神倒追你告别好人卡:让女神倒追你顶级关系专栏
■在别人面前时刻提醒自己挺直腰,站如松,坐如钟。进入任何一扇门之前,用力挺直腰板,脖子用力让脑袋向后移动,尽量保持脑袋,脖子,背,保持在同一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上,脸上挂上自信而又轻松的微笑。保持这个习惯,气场就一点一点的上来了。
■我最近一个问题得来的感受:鄙视一个东西的时候最好是先了解他,否则会错过很多东西。
■长跑。从小我运动能力就很一般,跑一圈不到四百米的就很喘,小学四年级跳高的竿子老师调到不到膝盖我还跳不过去。所以体育课最希望老师说的话就是:“接下来自由活动,解散。”后来上高中后,高二的一次校运动会,班主任动员大家都踊跃参加,由于理科班女生少,当时又比较瘦,所以看上去不像是不会运动的样子,周围的人一直怂恿我报名,我只好硬着头皮报了800米。自此以后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来跑步,傍晚也会去操场跑两圈。后来虽然跑了倒数第三,但还是很开心,至少我跑完了全程。慢慢对体育不那么惧怕,高三也经常去跑步。再后来遇到大一的体育老师,每节课都要求我们跑2400米,还说以后我们会感谢他的。当时女生都嗤之以鼻,不太当回事儿,能混就混,说肚子痛的,来例假不方便跑的,实在是多得不胜枚举。一开始我也会这样,但后面觉得自己没劲透了,就开始认真起来。那时我才知道跑步前的准备运动不是开玩笑随便做做就可以的,做不好会影响到身体,跑步反而有害了。自此以后,我开始懂得准备运动和呼吸频率的重要性,慢慢对跑步有了好感。也应验了老师当初说的话,真的很感谢他。大二的时候,看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顿时对村上君无限崇拜,也开始锻炼自己跑步的能力,越跑越多越喜悦。在此期间,我会戴着shuffle听音乐,后来改成英语听力,再后来又换成AudioBook,学到了不少东西。时有心事,便放空,跑完也就雨过天晴,入睡也快。现在还是在跑,时过境迁,小巧的shuffle坏了,用nano代替,听的东西也更广泛了。Podcast真的是很丰富,也常听TED的演讲,或者是一些自己专业的课程。这是一段没有人打扰的静谧时光,跑着,汗洒着,头脑吸收着,心里却是满满的感激。感谢老天予我健全的身心,感谢跑步给生活带来质的飞跃。
■不知道在哪里看了如下这段话,很多事情就想明白了。从认为自己懂了到真正做到的10个不同层次-\u0026gt;认为自己懂了-\u0026gt;到能够机械地说出来-\u0026gt;到能够以自己的理解说出来-\u0026gt;到能够对别人说出来-\u0026gt;到在不同场景下、面对不同人说出来-\u0026gt;到面对自己和他人不同的情绪时能说出来-\u0026gt;到自己在对应的场景能够应用出来-\u0026gt;到自己能灵活运用到不同场合-\u0026gt;到自己能够灵活运用到跨领域(理财上学的在朋友交往中用、工作中学到的在投资上用,等等)的场合-\u0026gt;到这些知识促使自己在生活中发生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形成了看得到的改变
■读书之前先「读」作者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打开书之前就明确了这本书是否有阅读价值,间接使读书效率和速度提高了30倍。
并且此技能并不难学,只要看完本篇回答,再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练习就能熟练掌握。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读」好书籍封面上的作者,准确判断书的可读价值呢?或许你可以尝试一下「知识树原理」这个工具。
大家都知道,读书就要读其精华,而「知识树原理」就是这样的帮助我们读其精华的工具。只有从「知识树原理」衍生出来的书,才值得读。那些没有根基的特立独行的书,99%都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
「知识树原理」告诉我们,知识树的节点是作家、思想家,而不是知识点,所以我们必须留出30%的读书时间用在查找作者信息上,这样做可以让读书效率和速度提升30倍。



神秘久远的知识树原理接下来我帮大家算算这笔账:
第一,因为知识树的节点是作家、思想家,我们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等于我们同时也就理解了他的所有著作。那些值得读的作者一般都会有3本以上的代表作,加上他的弟子、朋友和老师,他们都是「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基本价值观与核心主张都相差无几,我们至少通过了解一个作者的基本情况就可以让自己的读书效率提升了10倍。
第二,因为绝大多数值得读的好书,在豆瓣、上面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书评、核心论点提炼文章,在很多知识付费平台也可以找到这本书的解读视频和音频。这些文章、视频和音频就能够帮我们快速进入一本书的核心论点,相比于漫无目的,从头读到尾地寻找核心论点,我们的读书效率至少又提升了10倍。
第三,因为我们理解了核心论点,我们在看全书目录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看懂一本书的设计架构,写作思路,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直奔重点章节,其他章节只要粗略带过就好。比从头读到尾,我们的读书效率至少又提升了10倍。这三个10倍,合起来就是30倍,而我们只需要留出30%的时间来选书,100倍提升效率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五位一体法」上:作者的知识树ID
理解了这点,下面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个「五位一体法」,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还可以更快速地从那些书评文章、音频视频里面找到我们想要的所有关于一本书作者,也就是知识树节点的最重要的信息。
「五位一体」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个大部分是作者的知识树ID部分;
第二个大部分是作者的知识点延伸。
我们先看第一个大部分:作者的知识树ID部分。
【有哪些只要短时间学习就能受益无穷的生活小技能】这部分包括三个要素:作者的师承关系或者他的个人背景、作者的队友和弟子、作者的对手。
这是判断一个作者的人际关系的三个维度,有了这三个维度,一个作者的知识树ID才可以被锁定。
(一)作者的师承关系及其背景
武侠小说里,高手之间过招,都要先通报姓名和门派、师承。其实,在知识领域也是一样的。硕士和博士在读的时候,同行问起你的时候,必定也会问你导师是谁。
通常而言,一本书的作者,哪怕他是一个大领域的开创者,也一定会有师承关系。伟大导师马克思创建了社会主义流派,他的导师是哲学家黑格尔;查尔斯·达尔文开创了进化论,他的导师就是他父亲伊拉斯谟·达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