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怎样在独居时有效地保持自律

其实自律根本上来说就是个伪概念。大多数时候,你以为的自律,其实都是你以为的。在「自律」的人眼中,「自律」这个概念根本就不存在。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本能与日常习惯而已。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怎么养成这种日常习惯,习惯的养成靠逼迫没有用,要「诱导」我们的大脑,也就是要想办法让做事的动力大于阻力。
说来,也就那么五六七八九十个坏习惯在阻碍你成为成功人士吧。
凌晨熬夜中午赖床沉迷抖音柠檬成精考前念经拖延成性胡吃海喝外卖成瘾……是的,这些人性七宗罪的体现,是你能非常明显意识到的坏习惯。于是,克服这样的人性之恶,强行改掉这些坏习惯,并且长期践行了下去的过程,便被多数人称为了「自律」。
首先在开始下面的干货之前,我先跟你分享一个我早起的独门秘籍吧:
闹钟响起,不管多困,立马抓过手机就开始玩,刷搞笑博主,看沙雕段子,玩个十分钟玩到精神了为止,然后自然就轻松起床了。
我也没办法,那时我想要早起,只有先用魔鬼才能打败魔鬼……反正好用就对了。
这就是我的自律初期养成——极限一换一,用魔鬼打败魔鬼。
而后期,我只需要想办法用读书的习惯换掉起床玩手机的习惯就好了,这个比直接养成早起的习惯简单多了。实在不行,就玩10分钟手机也耽误不了什么,比多睡死两个小时好。
相比起大多数人下定决心就要脱胎换骨的改变模式不同,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斜坡,让自己阶梯式的实现自律,而不是一步到位的跨越自律。
为什么这样做,会更容易实现自律呢?这就是柴桑我想告诉你的,真正的自控力内核:
只有当做一件事的动力大于阻力时,行为才会发生,乃至于最后成为你的自控力,实现自律。
1在《三体》里,歌者用「二向箔」将整个太阳系从三维空间降成了二维,所有人都变成了平面人,无人生还,只有两个人,乘坐「超光速飞船」成功逃出太阳系。
为什么超光速飞船能带他们成功逃逸二维空间?因为他们超越了太阳系的逃逸速度——光速。
所以说,只有在「动力」大于「阻力」,即飞行器速度大于太阳系的逃逸速度的时候,才能成功逃亡,否则就无法避免被从三维降到二维的命运。
宇宙真理如此,人性本质也是如此。
阻力\u0026gt;动力,这时人就会无限拖延,百般不愿意做。
阻力,这时人就会行动力满满,自觉养成自律。
其实许多习惯养成的本质都很简单,虽然我也可以和你拽类似「理性驱动」「大脑短视」「肌肉极限」的术语,但我更愿意从最本质,最朴实的底层逻辑,告诉你养成自控力的真相。
想办法让你做事的动力大于阻力,就是这么简单。



「自律」,这是个鸡汤重灾区词汇。总有文章指望着你学会几个方法论,下载几个APP就变得自律了,但在改变对自律的认知之前,那些方法都属于「正确的废话」。本质上这是个悖论:自律的人早就学会了这些方法,不自律的人看了也坚持不下去做。
所以朋友,在改变对自律的认知之前谈自律的方法,那真的不太现实。
因为,绝大多数人本性都是不够自律的,否则我们早就殖民银河系了。
这就是大脑的天性,它总是趋利避害,能偷懒则偷懒。大脑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消耗、实现最多的收益。能躺着不坐着,能消磨时间就不动脑子,这就是它节省能量的方式。
对这种幼稚的大脑,我们不能想着「驯服」,而应该想着「诱导」。
你想想啊,如果一种成长的方式需要依赖于「自控力」,那它的价值其实就很有限——除了让你在前期感觉「啊,好厉害」,后期感觉「靠,好痛苦」以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好,那么我们就先从塑造对自律的认知入手,再来谈谈怎么做到自律。
为什么我们会感觉自律这么难呢?甚至提起自律,满脑子就是个「苦」字?



因为,自律在不懂的人眼里,的确是个反人性的事儿啊。
自律根本是个伪概念「律」这个字,看着真是太特么烦人了。规律、纪律…哪一个都是充满着束缚感的词语。
在学校要给我布置作业课间还要做广播体操,上班了还要给我定KPI查考勤。
这些外界施加给我们的「他律」,让我们不明所以的强制遵守着,也让我们内心对「律」这个字充满了排斥与抗拒,毕竟,我们被迫地做着压根不想做的事。
这甚至还会激发起我们一定程度的叛逆心,就和你本来准备打扫房间,但你妈骂你怎么还不打扫房间你就偏不想去了一样。
他律:指非自愿的情况下接受他人的约束,检查和监督,是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所以再一提到自律,wtf,他律都够我受的了,我自己我还要给自己也律上吗?
但也讲真,「自律」这个词,就是那些根本没自律过的人给他们眼中的苦行僧取的。让我逮到谁取了个这么混淆概念的词,我非要让他蛇草水洗脸清醒一下不可。
就拿早起这件最爱被立flag事来说,先来说说正常人眼中,「自律」的人是什么样的:
啊,他冬天都能每天六点起床!他是怎么忍得住那么困和那么冷的?再来说说被认为「自律」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嗯,今天又是六点自然醒,起床穿衣服可以下楼吃热乎早餐了。
发现了吗,你以为的「困」和「冷」,其实人家压根就没感觉到……
这并不是当局者迷,而是在自律者的主观意识中,从来没觉得早起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在非自律者眼中,因为自己从未发自内心的感受早起带来的益处,而只从表面观察到了早起的这个行为,所以才会产生一种这件事很难的主观感受。
毕竟,用你自己习惯的感受,去评判一个你并未涉足过的他人的感受,怎么可能准呢。
所以啊,大多数时候,你以为的自律,其实都是你以为的。
在「自律」的人眼中,「自律」这个概念根本就不存在。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本能与日常习惯而已。
就像你去问母鸡你为什么要下蛋,母鸡能说啥,它只能说「咯咯咯??」

比如,我也有一个被认作是「自律」的习惯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所谓君子慎独,一个人独居的时候没有外界的约束,直面自己的内心,很容易自我堕落。

今天和大家分享7点我在独处时保持自律的小技巧,算是学长的开学第一课哈。


Part1: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律要做到自律的关键第一步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律。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现象,叫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

“自证预言,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通俗的说,自证预言就是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我们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信念和行为之间的正反馈被认为是自我应验预言成真的主要原因。”
听起来似乎有些唯心主义,但其实背后有着合理的解释。

如下图所示,我们的信念和行为产生的正反馈效应是自证预言得以实现的基础。

以自律为例,首先我们选择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律。这个信念开始影响我们的行动,比如开始每天早起去图书馆学习。我们的行动进一步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别人的改观会进一步改变他们对我们的反应,比如他们不会再约你一起熬夜吃鸡。最后,他们的改观反过来增强了我们自律的信念。在一轮轮正向循环中,自律逐渐从想法成为了现实。




以下是我在大二写的通俗版感受:

“吹牛不犯法,牛皮先吹出来,吹着吹着自己就信了,吹着吹着大家就信了,吹着吹着就不是牛皮了。”






孤独大脑的作者老喻说到,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缺老爸告诉我们“你可以更牛逼”。


Part2: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
第二点谈谈自律的一个普遍误区,就是认为自律仅仅是管理好时间。

其实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

相信大家都试过把一天的时间切割成一块块,再精准地完成时间表中的每一项计划,总是看着一天下来完成的计划清单很有满足感。

这样做并没有问题,但在实践中容易在关注过程而忽视了结果,就像朋友圈风靡一时的阅读打卡,我看到很多学弟学妹最后变成为了打卡而打卡,自律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

20/80法则无处不在,80%的成果往往来自20%的关键事件。

正如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所说:

“更大的效率来自于重要事情上做得好,而不是在处处做得好,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
自律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把每个小时都填满。

因此,我一直以要事第一(PutFristThingFirst)为精力管理原则。

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和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
不要看起来很忙,做着没有目标,没有意义的努力。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里分享一个四象限法,把需要投入时间的事按照紧急性和重要性分类,分为四种类别:紧急而重要的事,紧急而不重要的事,不紧急而重要的事,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我总是拿出精力最好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在疲倦的时间做次要的事。

我一般在状态最好的早上和晚上来学习,间隙学累了可以刷刷微博,,朋友圈,看看明星八卦做做吃瓜群众。不要求自己在所有时间都全神贯注。





Part3: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第三点也是老生常谈的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保持自律需要消耗大量意志力,因此身体一定要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吃饱喝足穿暖,才有足够的体力来对抗各种欲望。

大家应该都能感觉到在又累又饿又困的时候,自制力是最弱的,完全无法控制自己。

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需要不断锻炼,需要从小处做起,比如早起。早起成功会不断给你带来自律的成就感,提高一天的效率。

在读书期间,我保持着每天早上6点前起床,晚上11点前睡觉的习惯,哪怕在冬天。

早起是一件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事,早起几天容易,早起几年太难。

这里分享一个简单粗暴而有效的小技巧:养成11点前上床的习惯,同时隔离手机。

重要的事说三遍,不要把手机放在床的四周,不要把手机放在床的四周,不要把手机放在床的四周。

如果你感到无聊了,可以静下心来冥想10-20分钟,复盘一下当天学的内容(当然也可以思考一下人生lol)。


Part4:意志力告急时,想一想你的长远目标
当然人非圣贤,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的意志力亮红灯,告急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想一想诗和远方,也就是自己的长远目标。

这里介绍一个叫做“北极星指标”的概念。这个概念来自硅谷,“NorthStarMetric”北极星指标,又叫做“OMTM”Onemetricthatmatters,意思是唯一重要的指标。

之所以叫北极星指标,是因为这个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高高闪耀在天空中,绝不动摇,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

在你立下的flag中,有哪些是最重要的?是不是非完成不可?

当你意志力告急,想要放弃的时候,可以想一想那些北极星一样的flag,往往可以重新给你打满鸡血。

好不容易立下的flag,怎么能随便倒下!!!

在这篇推文里,有100多位学弟学妹都立下了他们最重要的flag,他们的北极星指标,相信一定也会给你力量。


Part5:延迟满足感,“就等10分钟”
总有一些时刻,想要即时奖励的生理冲动让你失去理性,北极星指标也无法阻拦你了。这个时候,你需要延迟自己的满足感,等待10分钟。

对你想要的东西来说,10分钟或许看起来不太长。但神经科学家发现,10分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脑处理奖励的方式。如果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之前必须等待10分钟,大脑就会把它看成是未来的奖励。如果没有了选择“即时满足感”的强烈生理冲动,奖励承诺系统就不会如此活跃。但是,当大脑权衡等待10分钟才能得到的曲奇饼干和更长远的奖励(比如减肥)时,它就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偏好,不会去选择能更快得到的奖励。是“即时满足感”中的“即时”二字劫持了你的大脑,扭转了你的偏好。想获得一个冷静明智的头脑,我们就需要在所有诱惑面前安排10分钟的等待时间。如果10分钟后你仍旧想要,你就可以拥有它。但在10分钟之内,你一定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奖励,以此抵抗诱惑。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创造一些物理上(或视觉上)的距离。《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