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我一度坚信我是一个高智商天才,毕竟我连续两年入选国家数学队,是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的优等生。可我妈却告诉我,小时候的我智商测试只是普通人水平。
跟大部分人一样,我曾经也是个贪玩的笨小孩。小学的时候大家都裸考参加数学竞赛,却都拿到了奖牌,可是我却什么都没有
初中时,我不爱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里的四五十名,还经常被各科老师体罚。我至今还记得有一次老师生气得说,「你这样子连普高都考不上」
经历了小学和初中的一次次打击,高傲的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比别人要笨呢?
不过,幸运的是三年后,我在高中阶段突破了自己,,我轻松的边玩边学,PK掉一批又一批英国数学天才,连续两年入选数学国家队,征战于号称只有人类智商的最巅峰的天才才有资格参加的比赛——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也因此被剑桥数学系提前录取。
我开始相信自己是个高智商的人。没想到的是,妈妈告诉我小时候,我智商测试结果,仅仅只是普通人的水平。
听了这个,正处于学术巅峰状态的我根本不服,然而这次的结果,我比天才的智商线还要高出很多。
大家一定很好奇,在我身上是发生了什么奇遇,我才会在高中时变聪明了呢?下面,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下那些所有人都能遇到「奇遇」吧。
小时候听大人说,下棋好的人智商都很高,只有很聪明的人才玩的明白魔方。于是我就让父母给我买魔方玩,还报名学习国际象棋。慢慢的,魔方玩的越来越6了,棋下得也越来越好了,但是我非常失望,因为成绩没有变,智商也还是老样子。直到学到初中数学里的几何,我才发现,当初国际象棋的功底全都派上了用场,题目中不同的线段在不同的位置,就像国际象棋中不同的棋子在不同的方格一样,有不同的可能性,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两者不谋而合,我就像得到了大师的真传(比方好像不是很恰当,不是触类旁通的意思)一样,一下子从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变成了几何高手。
当学到立体几何的时候,我又惊喜得发现,小时候玩的魔方也没白玩,那些别人脑海中想不出来的复杂立体图形,而我却因为玩惯了魔方,一下子就能在脑海里立体出来,这让我对后天提高智商重燃了信心,我继续开始找寻可以后天提高智商的办法。那时候听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虽然很讨厌做数学题,但是为了让自己变聪明,从此一劳永逸,我开始额外的(这个意思表达的不是很明白,什么叫额外的)学起了数学,在和数学不断相爱相杀的学习过程中,我渐渐的不讨厌它了,经常被它纯粹的美所折服。可是在不断的深入学习过程中,随着内容越来越深,越来越难,我也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
一般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想,我回头巩固一下基础,再复习一遍来突破自己的瓶颈,但是我却萌生了一个大胆新奇的想法:如果在都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初中同时学习一个新事物,肯定是大学生学得更快一些,因为他见多识广,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理解新知识,所以我当时的想法是,去学习一个更高深更难的知识,让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突破瓶颈。那时候我觉得逻辑思考能力至关重要,于是我开始攻克起数学系研究生阶段的传统难课——数理逻辑。
不过对于那时还只是初中生的我,一下子接触这么高深的理论,一开始必然是举步维艰,每个定义每个定理都要读上几十遍,反复思考,才能读透它的含义,花了整整两周的假期时间,我也才理解了不到十页内容,虽然内容没有看多少,也不保证自己理解都是对了,但有一点我可以保证,那就是为了理解这些高深内容,我那段时间,就连吃饭的时候也在进行着深度的思考,我仿佛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每一个脑细胞都被有效利用了起来,这是从未有过的感觉。之后再用思考惯了更难东西的脑袋,带着更强的思维深度去看之前的瓶颈,所有的问题竟然都能迎刃而解了。
说到这,就要说说数理逻辑这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它是一门纯数学理论课,它研究的是一些公式定理的源头逻辑上的合理性,听上去很像一门哲学,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又促使我萌生了对哲学的兴趣,于是我又捧起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一系列哲学著作读了起来。通过数理逻辑这门课对我逻辑的培养,和哲学对我深度思考的锻炼,我的智商有了明显的飞跃,为我高中阶段的蜕变打下了好的基础。
当然每个人的方法都会是不同的,比如说我的一个剑桥物理系的大学霸朋友,为了培养自己的理科思维,高中时大量阅读物理科普书籍,霍金的时间简史,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本来作为路人是不打算回答这个问题的……(一般这种问题都会演变成名校学生秀优越+囗观群众看热闹……的吧),不过看到许多人在答案中提到了高中时期的传奇人物每天吊儿郎当但还是考高分狂拉仇恨的例子,觉得还蛮有趣的。其实每年P大和T大的新生里面有不少人在高中时期是这类人(或者至少被别人认为是这种类型),就这几年的趋势来说新生里面传统意义上死读书巨刻苦的好好学生(典型可以参考中国合伙人里的黄晓明)比例是在下降的。在高中时期,他们的同学们大概会把他们的成功总结为智力上的优势压倒努力程度的区别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在上大学之后又进行了另一次的分化过程,在更高的平台上,原本的智力优势不再明显,因此许多原本吊儿郎当也能学得很不错的人就只有转变心态,开始用功学习起来,不然就只能接受落在下风的现实。在新的平台上还能继续保持轻松领先的人只有这些精英学生中的更少数。如果你去了解一下P大T大以用功出名的学生,很多人其实在高中时期也是有过风光的,只不过到了大学就没人在乎你高中是不是轻松虐遍同学了。这种事情在北美也一样,斯坦福有个很出名的说法是叫“斯坦福鸭子综合征”:在阳光明媚的加州,每个学生看起来都很轻松自在,然而就像水面上的鸭子,看起来悠闲,可鸭掌在水下倒腾,为的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能出人头地。这些斯坦福的学生高中时期多数也是同学中的天才人物,到了斯坦福也就只能装成天才,人前风光,背地里拼命了。在P大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同学表面上装作游刃有余但实际上在人后拼命用功的事情,大概也是类似的心态,这种掩饰的心理本身恐怕也有部分缘于和高中时期的辉煌经历的落差吧?Again,在学术这条路上这种筛选可以继续下去,在北清毫无压力的人到了北美一流名校后不一定还是如此风光,phd时期轻松自在的人在juniorfaculty不一定顺利。虽然大体上我还是认同智力本身的差距大于努力程度的区别,然而人的智力总是有极限的,大多数人不能达到人类心智的最高顶点,那么在此之后就只有再往努力这种方向上发展了,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这是唯一的选择,抱怨智力上的劣势也没用。你看到智力出众的人会羡慕,其实人家在相同水准的人或者更高水准的人面前也会苦恼,也只有通过努力来弥补,这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人艰不拆”的事实是,智力上越出众的人,总体上也是越努力的,因为比其他人更知道智力的局限和努力的必要性。)PS: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能让周围人羡慕其智力的环境中,实际上是有不思进取的嫌疑,反正我是不会太欣赏的。
■本来嘛,此类精英向问题,本人这样高考时勉强进入2%的渣渣,瞅瞅热闹就成了。但是几十个答案看下来,居然无处点赞,水答一记如果题主问的是如何考上一个二本大学,我会说努力就会有回报。如果题主问的是如何考进全省前100名,我会说天赋绝对不能忽视。但是,题主问的是全省前1%的学生,那么,这两样都不是决定性的。你这个全省top2的高中,才是关键呀和题主一样,当年我读的高中也算不错。基本上,高考班里前15名,就能进入全省前1%。如果题主的学校真是全省top2级别,这个比例只会更高。在一所这样的高中,考入全省前1%根本不需要你有什么天赋,也不需要你成为悬梁刺股的学霸,只要按部就班跟着进度来,即使天资平平的学生,成绩也不会差到哪去。要知道,我高考的那一年,理科一本的达线率不过3%出头而已。什么时候上个一本也需要拼天赋了?重点中学的学生成绩好,很多时候被归结为这些学校的生源就好,确实如此,但这绝非唯一的原因。我的初中,是在一所普通中学上的,中考超常发挥,也不过是班级前五。由于学校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学金,班里前十名的学生基本都留下了,只有我和另一个女生,去了本地最好的高中三年后,高考结束,我发挥正常,可以上个重点大学。我的初中同学中,只有一人成绩高过我,就是同样去了重点高中的那个女生。留下来的同学里,一人勉强过了一本线。其余的,考上二本的都没几个。他们的高考成绩,甚至不如我那些达不到入学条件,花钱买进学校的高中同学那些留下的初中同学中,有当初天天跟我一起逃课上网吧,但成绩始终压我一头的好哥们。有其他科目平平,但物理数学总是满分的怪才(此人后来高考数学理综皆不及格,去读大专了。。)还有文笔极好,英文吓人的女孩子。而且他们,都有足以进入我那所高中的中考成绩,这些人的天赋不如我么,扯淡吧那么,是我比他们勤奋?还是不对,排名第一的答案说努力也是一种天赋,深表赞同。我高中时代有严重的拖延症,课后基本不写作业不学习,每天晚上在房间里看电视玩游戏,直到高考都是如此,解题量太少,成绩上不去也很自然,但如果这叫努力,那真不知道啥叫不努力了于是问题来了,那些无论天赋还是勤奋程度,皆不逊于我的老同学们,为何考不好高考呢?我思考了这个问题很久,最后的答案是,环境。高中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重点高中,并不是仅仅把好学生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这里有比普通学校强得多的老师,不仅能总结重要的知识点和解题规律,还能用易于记忆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里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我的高中同学会在课间讨论一道诡异但有趣的数学证明题,初中时绝没有这种事。这里还有应对高考的丰富经验,能够合理的安排复习进度,用一轮又一轮的强化来巩固最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对于真正的精英学生来说,这些东西可能并不重要,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学生来说,这就足以左右几十分的高考成绩。举例来说,高中化学是一门需要一定记忆量的科目,高一高二时我经常不及格。但是在高三一遍又一遍的课堂强化,一遍又一遍的专项测验后,即使是我这样课后不花时间的学生,也能做到看一眼题目,答案心中有数。最终到了高考,我的化学只丢了5分确实,高中时代,我见过不少非常努力,或者非常聪明的学生,他们大多也能考的相当不错。但我认识的考到全省前1%的学生中,大多数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学霸,他们跟我一样,只是上了一所好高中而已
■我是湖北文科高考120名,应该算是题主口中的1%了。
题主问的是靠天赋还是努力,我仔细想了几天,觉得都不是。
高中,特别TOP2高中,是不乏“乖小孩”的。
这些孩子很听老师话,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外加悬梁刺股夜里十二点。
但是很明显,他们不属于1%阵营。
我们都是过来人,也都曽这样努力过,知道这并不是一条坦途,对么?
既然不是努力,那我们来谈谈天赋。
首先,我承认,1%里面有天赋奇才。
但是我必须纠正一个观点:如果我付出了100分的努力,只得到了80分;但是李雷和韩梅梅只付出了80分的努力,却得到了95分以上的成绩。那么,在我的眼中,他们就是天才喽~
NO!NO!NO!
这只是你不愿意承认,自己比较失败而已。
因为只要把原因归结到,比我优秀的人是天才,那么我不如他们就不是我的错喽。不是国军不能打,而是共军更厉害。
其实你自己也知道,根本没那么多天才。他们也是普通人,和你一样的普通人,只是他们掌握了成功的秘诀而已。
OK,现在进入正题,论1%是怎么炼成的。
——我是帅气的分割线——
一开始,入学考试。李雷、韩梅梅和老王,成绩都一样,数学单科都只考了70分。
老王是认真听讲的好孩子,在老师评讲试卷的时候,把板书都抄了下来,并且把错题进行了订正。
李雷是个不怎么安分的孩子,不按常规出牌,他觉得,可能是心态没调整好,于是李雷买了一本漫画书,每次考试前看一段,放松心情,沉着应考。
韩梅梅一贯是个乖乖女,她也按要求改正了错题,不过她还借了考了95分的李华的卷子。她发现,除了自己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外,卷面排版跟李华也有差距,于是她跟李华同学请教了卷面的问题。
时间过的很快,马上就到第一次月考了。
老王稳扎稳打成绩不错,比上一次有所提高,考了八十分。
李雷跟韩梅梅和上次一样,都只考了70分,一下子被新晋学霸老王,甩开了二十名。
考试之后,老王还是像上次一样,认真听讲,好好订正。
李雷看到了自己的卷子,比较失落。在看了一期漫画安慰自己以后,他开始认真分析起了自己的试卷。他发现虽然都是七十分,但是试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次大面积的马虎没有了,也就是说,会做的题都做对了,错的题都是自己知识上的欠缺,于是他肯定了自己考试前放松心情的做法。此外,他还看到了,上一次跟自己一样70分的老王,这一次考了80分,于是,他吸取了老王的成功经验,也开始认真听讲,好好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