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能清楚地说出,当前从事的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有哪些么?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
想跨专业考研,但是不知道学什么;工作时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感觉无从下手;换工作想转行,但是从没接触过连怎么开始都不懂。
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清华机械工程专业读书四年后,我选择考北大光华金融学硕士。
当时的我有多小白呢,一起考研的十几个小伙伴,都以为我是来打酱油的,因为我是完全零基础,之前四年读的是机械专业,和金融完全不搭边,而6个月备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硕士,是好多读了四年金融本科的人都觉得非常困难的。
然而我做到了,我能做到的关键就在于,尽管是陌生领域,我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搞清楚自己需要学什么,并借助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起必要的知识体系。
这是一种不管你读书、考研、换工作或者成为斜杠青年,都非常可靠的能力。
1.知识体系:告别「思维混乱」的武器当我们在谈论知识体系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呢?
大家可能在职场上都遇到过这么一类人,说话条分缕析、逻辑清晰,总能切中要害。
根据我的观察,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共同的特点就是拥有结构化的思维,他们善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然后再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他们是怎么实现的呢?说到底,脑海中有清晰的框架,不同问题套用不同的模板,就可以实现。通俗讲,就是套路。而知识体系,提供给你的,就是一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
我强调知识体系,是因为在当下这个时代,它太重要啦。
每天微信、微博、头条,各种各样的信息太多了。如果没有知识体系来帮助我们整理归类,看再多都没帮助。而且很多时候,会让你感到很凌乱:遇到一个问题,感觉自己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要说出来又没有头绪。
况且,现在大家换行如换衣服,每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就得从头开始学,如果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简直是折磨人。
而如果你能够掌握轻松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的方法,随时随地往里面填充知识点,那你不管是换行还是因为兴趣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都可以轻松加愉快地做到啦。
2.从0到1:知道自己不知道有些人可能会问了,我是个小白啊,我怎么才能知道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经典理论,说一个人的认知有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1)
构建知识体系的前提是,知道什么是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就是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到联系或规律,把弱联系不断提升到强联系,以方便我们记忆和以后使用时进行提取而构建的一个结构。
(2)
比如说构建写作的知识体系,你要知道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吸引读者的浏览,如何进行结构安排等。再细分就是标题,案例选择,开头结尾,图片等。简单点来说,知识体系,就是尽可能把想到的尽可能进行组合,使之更方便记忆和提取。
(3)
一般构建体系有几个步骤:
1.选主题。是有关阅读的体系,还是锻炼的,亦或是学习的...。也就是说我们要选出什么类型的和主题的知识体系。没选好主题,就好比没有方向,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去做。
2.寻找相关书籍或内容。一般来说书籍的结构比较完整而系统,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首选。而一些干货文章和代表人物的知识体系,也可以进行参考,这样就知道自己的体系有哪些不够完整。
3.对知识体系进行思考和验证。因为书本的体系是属于作者的,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内容,一般也不是属于自己的。另外,作者构建的知识体系可能跟你的思考角度不一样。还有就是,自己要验证过是否切实可行,否则建立的知识体系只是海市蜃楼。说白了,构建知识体系的最红目的就是思维和行为的改变。
4.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随着阅历的增加,每个人的思考内容和方向也会随之改变,那么知识体系有可能不符合目前的情况了,需要进行不断更新。好比生物进化论一样,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如果不进行更新,就好比我们的保皇派,最终被社会所淘汰。以前地球被认为是扁平的,现在都认为是圆的,就是知识更新的最好说明。
(4)
1.就拿阅读构建知识体系,作为例子。
2.自己会选择十几二十本有关阅读的书籍,基本可以构建简单的知识体系了。如果要知道更多,则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和相关内容。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高效阅读》、《如何高效记忆》等。然后把每本书的架构一一列出来,进行对比,看有哪些异同点,最后把他们统统融为一体。另外,自己也会找一些代表人物去了解他们的知识体系是怎么样,或一些有关阅读的文章,把一些书本没有的内容填充到知识体系里面,使之更加完善。
3.接下来,就是去行动了,自己亲身体验才会有发言权。好比说阅读里面的选书环节,有些书提供的建议是百度、豆瓣读书,他人推荐去找等。然后自己去尝试,最后觉得可行,当然最好是上淘宝和网页浏览一下书本的大概内容,看是不是真的是自己需要的。也会去豆瓣看一下评论,看他人对此书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4.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过了一段时间后,随着自己再次阅读此书,理解也会更加深入,突然发现自己之前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把选书作为读书前的准备,另外读书前的准备还有就是精力充沛,限时,进行提问等。
如果对你有用,请不要吝惜点个赞和关注,谢谢!

■这是我本人亲身实践快速成为某领域的高手的经验,精华提纯版,全文共5000多字,它是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答应我看完它,看完这一篇,保证你就知道怎么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建议先收藏,后阅读,以供随时翻阅~

正文
什么是以及为什么要搭建知识体系?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国家的领导人,你如何管理国家的人口?以及如何在14亿人中,快速找到某一个人?

你可能会这样说:

把国家分成34的省和行政区,然后每一个行政区后面又分成若干个县市,每一个市又划分若干个区,每个区有划分小区,村庄,每个村庄又有若干个家庭,然后找到你所在的那个家庭,最后定位到你。

试问,如果没有这个索引结构,你如何管理14亿人口?








再随便举一个生活的例子:

现在很多小区快递大多都是存放在寄存点,让你去拿,一个大一点的快递代理点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个,他们是如何快速定位到你的快递的?

他们会把你的快递放到一个固定的区域给每一个快递建立索引编号,然后他们会把你快递的编号告诉你,等你去拿快递的时候报编号,他们就能迅速定位到你的快递。包括商超、各种卖场、仓库等等,管理东西的方式皆是如此...







你看,这就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模式,试问如果没有建立索引,这样的快递你如何去找?







索引就是大脑工作的方式,我们学过那么多的东西、之所以无用,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你学到的东西都是零碎的,完全没有任何可以索引的机会。想要让学习过的知识有用,我们就必须让知识体系化。

如果没有给知识建立起索引,那么真正用的时候就会像上图找快递一样,不知所措,毫无头绪,大脑乱糟糟的一片。






我们给知识建立体系就是给知识建立索引,以及索引间的逻辑关系,当知识体系大厦搭建完毕以后,你就可以随意调用,只要在你知识体系涵盖的范围内,就可以任意纵横。

那么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呢?

正如搭建房子一样,想要搭建知识体系,我们就必须先要知道,构成知识体系的材料是啥!!!!







那么在知识体系中会有哪些知识呢?

我们所涉猎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归结为四类,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①什么是元认知?

听着名字似乎很装逼的样子,其实说人话就是,能指导你思考背后的思考,指导你解释原理背后的原理。

举个例子:

比如,你走在马路上,被人扇了一巴掌,你怒火中烧,攥起拳头就要干他,在你拳头准备挥出的那一刻,你突然意识到了点什么,你观察到了身体的反应,你对此产生了疑问:

比如,你小腹中的这股邪火,为什么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一下子就让你有种想干人的冲动?还有这个人为什么要扇我?等....

于是,通过分析,你意识到了这是你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它会让你作出不理性的行动,这个时候你控制住了你自己的冲动,仔细分析被扇巴掌的原因。







哎,你看~,这个让你产生疑问和控制住你身体的意识就是元认知,而让你停下来,意识到自己下意识攻击冲动的是你身体的本能保护机制,并且这种机制是演化的需要,它是有问题的!!,这就是元认知知识。

现在大家明白了元认知和元认知知识了吗?这里限于篇幅,我们先不谈论元认知,你可以把元认知知识理解成最底层的知识,它为一切现象原理,提供最底层的解释和支撑。







②什么是程序类知识?

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方法、套路”。

比如:做成一顿饭的方法和流程,写一篇文章方法的流程、演讲的方法和流程、主持的方法和流程、工作的方法和流程等等,太多太多了....

甚至追姑娘,都是有一套标准的流程的,比如~搭讪、破冰、寒暄、进挪、推拉、打压、冰冻...等等,每个阶段都有N多讲究,这里就不展开了,套路多多呦~~

这类就属于程序类知识,当我们把这某套流程的知识掌握了,把各个套路练熟,到了一定程度,你就可以在多场景中根据情境不同,灵活变换和组合流程,任意纵横~







③那什么是概念类知识?

我们身处的世界都是由一个个概念构成的,这个时候我们理解事物的基本方式。

比如“苹果”,假设如果没有“苹果”这个概念,你会怎么去描述它呢?







包括各种各样的名词“苹果”、“人”、“小孩”等,还有各种抽象的术语,比如“刻意练习”、“心流”、“黑天鹅”等等,它都是一个个概念。可以说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在认知一个个概念,概念是组成我们思想的基本方式,你了解的概念越多,你认识这个世界的维度就会越丰富。






④什么是事实类知识?

这类知识就是我们大多数教科书要背的那些,诸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
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中国有多少个朝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时间?
正弦、余弦定理?
正常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

诸如此类,那简直浩如烟海~~

这些知识只在特定情况有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用的,所以它的可迁移能力最弱。


那么什么是知识的可迁移?

说人话就是,我学会了怎么炒土豆丝,那么我就可以套用炒土豆丝的套路,把土豆丝换成花菜,于是乎我又学会了炒花菜....,而不需要学完炒土豆丝,又从头开始把怎么炒花菜学一遍,我可以直接拿过去用到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