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数字未来大会2021:项飚谈“系统人”,陈楸帆聊“内卷”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范佳来
“系统在构造新的生活方式时 , 也会形成对人格类型的构造 , 这会对未来的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月9日 , 在腾讯“科技向善”暨“数字未来大会2021”上 ,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在发言中这样说道 。
【系统|数字未来大会2021:项飚谈“系统人”,陈楸帆聊“内卷”】本届大会是腾讯研究院举办的第四届科技向善大会 , 以“共生”为主题 , 探讨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的新型关系 。
大会以“共生·科技向善”为主题 , 聚焦数字世界与现实社会的交互影响 , 腾讯研究院与腾讯学院联合发布《科技向善白皮书 2021》 , 总结过去一年全行业在科技向善领域的思考与探索 。 现场 , 项飚、科幻作家陈楸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等业界、学界人士与观众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
系统|数字未来大会2021:项飚谈“系统人”,陈楸帆聊“内卷”文章插图
人类学家项飚
“系统人”与“社会人”
项飚提到 , 在如今的社会中 , 人的身份发生了明显转变 。 他曾提出“社会人”的概念 , 指的是大量中低收入人员和少数高收入人员 , 基本和社会上的稳定机构不形成任何的稳定关系 , 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民工和小商贩 。 如今 , 很多“社会人”被转化成“系统人”:系统可以不通过稳定的组织形态和制度化关系 , 把大量个体聚拢在一起 , 在不需要数据和制度化的关系 , 但是能够协调、影响和控制人们每一刻的行为 。
在他眼中 , “系统人”已成为新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类型 。 以前 , 面对系统 , 人们经常做的是“算计” , 比如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摸鱼” , 如今 , “算计”变成了“计算” , 当系统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形成严密体系 , 算计的可能性变得非常小 , 人们面对严格的算法系统 , 很难采取相对的应对策略 , 形成个体利益最大化 。 唯一能够进行最大化的方式 , 就是跟随算法系统 , 如果是出租车司机 , 就必须接别人不愿意接的单子 , 把积分提高以后 , 收入才能够提高 。 “从算计到计算的变化 , 是当今社会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 ”
如何看待系统和劳动之间的关系?项飚提到《外卖骑手 , 困在系统里》:“一方面 , 这些外卖小哥的劳动状况很像早年的挑夫 , 一次性服务 , 当即付钱 , 一切都烟消云散 , 他的劳动不能够形成任何稳定的物品 , 更不可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或经济关系 , 一切都是即刻的 。 ”
他以19世纪拉美地区甘蔗园的工人作类比 , 甘蔗的生长背后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支持 , 甘蔗的间隙都经过事先计算 。 需要人工的是什么?“一旦甘蔗成熟 , 甘蔗榨糖的机器开始运转的时候 , 为了高效 , 会在甘蔗园里面使用机器削甘蔗上的叶子 。 所有的甘蔗在收割完之后 , 必须在24小时之内榨成糖 , 否则甘蔗的质量会不好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当时工人受到时间上极大的压迫 , 一定要在某段时间内收割完 , 而且在每一刻都感到极度的压迫 , 假如手不快的话 , 机器可能就会导致人的伤残 。 ”
大数据下“系统”进化
项飚提到另一个“系统”的例子是早期的工厂流水线 , 例如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 。 但以前无论是流水线还是甘蔗园 , “系统”都需要具体物理空间的存在 , 大家聚集在一起 , 之后才发生劳动关系的变化 。 当今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物理场所 , 科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空间的弥散性 , 很多劳动带有极强的流动性 , 人不断在不同公司流动 , 流动本身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劳动内容 。
与此同时 , 带来的第三个问题是:系统和使用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外卖为例 , 这个行业并未产生盈利 , 那么巨大的资本投入 , 究竟是在干什么呢?在某种意义上讲 , 它是要培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在这种生活方式里面 , 人类可以足不出户 , 任何东西都是送货上门 , 享受极大程度上的方便 , 严格来说可以称为慵懒 。 从经济学分析 , 这份慵懒可以算作是福利 , 但在这份慵懒背后 , 需要外卖人员极大的辛苦劳动 , 需要整个体系的技术维持人员 , 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够带来太大福利的 。 同时 , 这份慵懒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 但它背后整个社会为这份慵懒所付出的代价是不成比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