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又开始了一次奇怪尝试


中国移动又开始了一次奇怪尝试文章插图
投稿来源:未来商业观察
01
最近 , 中国移动上线了一款名为超级号的APP , 主打功能是“实名电话” , 用户下载APP以后 , 在首页完成实名认证 , 打电话时 , 对方会同时收到一条闪屏短信 , 上面显示你的名字 。
说白了 , 这款APP想解决的问题是:让对方在接电话之前 , 先知道我们是谁 , 以提升打通电话的成功概率 。
什么人会用到这样一款产品呢?我们每天接到无数个骚扰电话 , 保险、贷款、幼儿课程等 。 这些骚扰电话的主人 , 他们显然不会去用 。 一旦实名制 , 就更没有人愿意接他们的电话了 。
因此 , 这款APP的使用场景只有一个:当你要打一通正经电话而对方并不认识你时 。
这样的需求并不算大众 , 即使碰到 , 我们也拥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 比如搜索对方的手机号尝试加上微信 , 比如提前发一条信息说明来意 , 或者就干脆直接打过去 , 一通不接打第二通 。
使用超级号也是一种思路 , 不过目前APP所提供的服务太局限了:仅限移动用户 , 超出套餐外要收费 。 这两点都很致命 , 意味着更低的效率和更高的成本 。
中国移动对外宣传的pr稿中写 , 这款产品是“未来手机通话”的形态 , 硬生生上了个价值 。 事实上 , 移动超级号拥有神似微信的logo , 简陋的UI和有限的功能 。
如果未来通话就是这样 , 实在很难令人期待 。
02
类似于超级号这种“奇怪”的试探 , 中国移动做了很多次 。 年初 , 移动牵头 , 三家运营商一起发布了“5G消息” , 用户可以在5G场景下 , 使用手机短信发图片 , 语音 , 群聊和分享应用等 。
前提是“5G场景” , 也就是说 , 想要实现5G消息收发自由 , 必须要绝大多数人都用上了5G手机 。 而目前来看 , 4G仍算得上流畅 , 使用5G需要更换终端设备且资费更贵 。 5G网络全面覆盖 , 显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但从技术上来说 , 这些内容并不是必须搭载在5G上才可以实现的 , 比如iPhone内置的信息程序iMessage , 和移动所畅想的5G消息功能基本无二 , 而iPhone早在3G时代就拥有这些功能 。
移动能做吗?当然可以 。 但移动觉得 , 在4G场景下做这些 , 不划算 。
5G消息显然不会按条数收费 , 不然压根不会有人去用 , 大概率是像iMessage一样收取流量费 。 那么 , 作为运营商 , 移动就会损失短信和通话的收益 , 这是它不希望看见的 。
为5G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 , 无可避免会产生损失 , 但5G套餐资费本身就更贵一些 , 能找补回来 。
5G消息的逻辑是 , 为5G用户提供更强大的功能 , 倒逼用户去升级5G套餐 , 和超级号的“仅限移动用户使用”如出一辙 。
这是做硬件的思维 , 为下一代产品搭载更好更酷的配置 , 让人们产生购买欲望 , 但并不适合软件 。 中文互联网的大环境是做一个免费好用的平台 , 利用平台生态去赚钱 。 而不是单一为某个产品付费 。
移动用做硬件的思维去做软件 , 可以赚到当下的一些钱 , 但如果总是想着赚当下的钱 , 注定走不长远 。
03
移动的短视在更早之前就有所体现 。 它的眼里只有作为直接竞品的联通和电信 , 以至于将所有的产品创新 , 都当成自身的增值业务来做 , 作为抢夺用户的重要手段 。
2007年 , 微信还未诞生 , 移动推出飞信 , 那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 , 标志着移动通讯与互联网初次被打通 。 人们可以在移动端和PC端给他人的手机免费发送短信 , 这是移动特有的优势 。
那时 , 很多大学班级、社团都将飞信作为第一通讯软件 , 因为QQ时常不在线 , 而发短信要花钱 。
飞信仅限移动用户免费使用 , 给联通和电信用户发信息时 , 依然会收取0.1元的短信服务费 。 因此 , 当时不少用户在办卡时都更倾向于移动 。 飞信的用户规模最高峰时达到了5亿 , 移动尝到了垄断的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