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悦读摘要_#捞史倌#世界上最短的桥北京半步桥,当年川岛芳子关押在附近』半步桥:位于宣武区西南部。北起白纸坊东街,西至右安门内大年夜街,南至右安门东街,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桥。早在清光绪十一年《顺天府志》上就有记录:“里仁街,在右安门东北,距盆儿胡同一里许。云有浮屠寺,今圮。迤西曰半步桥,井二。”以前这一带火食稀少...
按关键词悦读:
_本文原题:世界上最短的桥北京半步桥 , 当年川岛芳子关押在附近
半步桥:位于宣武区西南部 。 北起白纸坊东街 , 西至右安门内大街 , 南至右安门东街 , 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桥 。
早在清光绪十一年《顺天府志》上就有记载:“里仁街 , 在右安门东北 , 距盆儿胡同一里许 。 云有宝塔寺 , 今圮 。 迤西曰半步桥 , 井二 。 ”
本文插图
过去这一带人烟稀少 , 是一片菜地(附近有南菜园街道) , 水渠纵横交错 , 放块门板 , 用不了一大步就能一迈而过 , 所以人们就叫它为半步桥 。 如今根本没有桥 , 就象北京历史上许多桥已无影无踪 , 却留下地名一样 , 如南池子大街的飞龙桥胡同、牛街的吴家桥胡同、前海的三座桥胡同、宣武门外的达智桥胡同、西长街的织女桥东河沿、地安门的东板桥等 。
另一种说法是京师第一监狱北门外有一条明水沟 , 沟上面铺设几条石板而成为桥 。 因走这个桥的大多数是罪犯 , 带脚镣的罪犯只能半步而行 , 故而称为半步桥 。
本文插图
说起半步桥的由来 , 如今健在的老北京也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 , 因谁也没看到过它 。 当地老人有种说法是 , 半步桥位于民国年间的京师第一监狱(里仁街)北侧 , 附近南北走向还有一条路叫自新路 。 自新者 , 改过自新之意也 。 据说监狱北门外曾有一条水沟 , 沟上铺几条石板而成为桥 。 因走这个桥的带脚镣的罪犯只能半步而行 , 故而称为半步桥 。 然查半步桥之名 , 早在清光绪十一年《顺天府志》上就有记载:“里仁街 , 在 右安门 东北 , 距盆儿胡同一里许 。 云有宝塔寺 , 今圮 。 迤西曰半步桥 , 井二 。 ”而第一监狱建成于1911年 , 也就是说半步桥地名的出现 , 起码早于第一监狱26年 。 因此把半步桥的由来 , 说成与监狱有关 , 不过是人们的“合理想象”罢了 。
上世纪50年代初 , 那时 , 半步桥到处是野草荒地和苇塘沟汊 。 有人家在此买地 , 自己打坯 , 盖了几间土坯房 , 房前圈起篱笆种上菜 , 屋后栽了一排树 。 渐渐地 , 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人们陆续拥进半步桥 , 来来往往的人群使半步桥有了名气 。 这些人靠自己的手艺或力气养家糊口 , 有捏面人的 , 蹬三轮的 , 焊洋铁壶的 , 修桌椅板凳的——他们几乎都住着清一色的自建土坯房 , 虽然生活拮据 , 但你帮我我帮你 , 相处融洽 。
解放前半步桥一带曾是史姓、郭姓等几户人家的菜地 。 地中间 , 有史家一口带四把辘轳的大水井 。 井水打上来后 , 顺着一条垄沟流入菜地 。 为便于行人和独轮车通过 , 在垄沟上便搭放了一块旧石碑 。 此桥很短 , 用不了一大步就能迈过 , 故被人戏称为半步桥 。
【#捞史倌#世界上最短的桥北京半步桥,当年川岛芳子关押在附近】半步桥南端东侧为1911年兴建的京师第一监狱 。 抗日战争胜利后 , 汉奸金壁辉(川岛芳子)亦曾在此受审关押 。 1948年被毙 , 其尸体拉于街侧 。 (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