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吴小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来源是一条财经。

一条财经/彭乐

【摘要】

2月23日,保监会发布一则重磅消息: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邦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因涉嫌经济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诉。鉴于安邦集团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中国保监会决定于2018年2月23日起,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随之,财新与安邦近身肉搏、刺刀见红的拼杀也终于尘埃落定。双方各自所谓的背景可以作为谈资,但是不能说明一切,吴小晖和安邦集团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正文】

2017年6月13日,《财经》杂志关于“安邦集团掌门人吴小晖被有关部门带走”的报道传遍各大网络。6月14日,安邦保险集团发表声明称,吴小晖因个人原因不能履职。这也间接坐实了吴小晖被带走调查的消息。

近身肉搏,刺刀见红,财新与安邦的互掐终于尘埃落定。安邦集团法律部5月31日发布的公开信,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鱼死网破的无奈。所有使用的“有权人士”、“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等指向明确的敏感词语,变成了绝望的咆哮。

一个国际知名的万亿级企业风雨欲来,一家知名媒体的声誉又一次得以保全。企业做大做强本就无可厚非,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交相呼应也是顺理成章。为什么安邦集团的迅速崛起会遭受如此多的非议?行业内出名的工作狂吴小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所谓的背景可以作为谈资,但不能说明一切,具体问题还是应该具体分析。

安邦|财新|安邦保险|人寿|资产|吴小晖---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吴小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虚假注资是一个法律问题

2017年4月28日,财新在《穿透安邦魔术》的封面文章中,通过对安邦集团投资循环系统分析之后,确认安邦自己向自己“增资”了至少将近300亿元。这只是财新给出来的一个结论,其文章更进一步想表达的意思是:中国一个总资产额近2万亿元的国际知名企业,背后只是一个核心人物带领几十个温州小老板,通过虚假注资、交叉持股等违规操作,轻而易举就创造了人类史上最宏伟的财富奇迹。吴小晖家族不仅被揭露了,而且被鄙视了。

就在一周之后,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明确提出“对利用虚假保费注资、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等挑战监管底线、无视国家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移送司法处理。”

财新的文章言之凿凿,保监会磨刀霍霍及时跟上,似乎安邦集团已经大难临头。出人意料的是,最后安邦受到的处罚仅仅是安邦人寿旗下的两款产品不予备案,同时3个月内禁止其申报新产品。

大家不禁质疑,安邦集团到底有没有虚假注资?如果安邦不存在此类行为,财新就是造谣生事,或另有企图;如果情况属实,保监会只针对安邦人寿发一个监管函显然又说不过去。

根据中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规定,对于适用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虚假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有媒体统计,从2014年开始,财新陆续发表了37篇关于安邦的负面文章,内容角度宽泛,可谓大到股权、资金配置等问题,小到安邦老总吴小晖的婚姻现状。过去安邦对于这些文章的处理方式仅仅是隔空驳斥一番而已。

为何此次关于虚假注资的报道却遭致安邦前所未有的反击呢?严格来说,这是一项违法犯罪行为,若坐实的话,吴小晖将面临牢狱之灾。然而,作为最基本的常识,媒体的指控不等同于法律的审判,虽然财新找到了安邦的命门,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安邦的事情已经不是带走一个吴小晖这么简单。

安邦|财新|安邦保险|人寿|资产|吴小晖---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吴小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财务并表是一个商业问题

自2010年以来,安邦已走上了一条被称为“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发展之路,在资产端通过投资做大规模,在承保端通过高收益产品获取大量现金流。

2011年11月,安邦保险斥资56亿元,收购了总资产超过1600亿元的成都农商行3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安邦保险通过此次实现财务并表,也让其总资产从百亿向千亿级别跨越。

截至2015年末,全行资产总额6446亿元,较2011年末增加4614亿元。一直是安邦如今万亿资产版图中,最最重要的一块。2015年安邦人寿的信批报告显示,安邦人寿总资产已经达到9216.19亿元,与安邦财险相加总资产数额已经超过1.2万亿元,完成了从千亿向万亿级别跨越。

截至2016年底,安邦人寿总资产达到1.45万亿元,安邦财险总资产达到7954亿元,集团总资产突破2万亿元。其中,海外保险资产达9000多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60%。其总资产的大幅增长来源于其合并了多家公司,其中大部分为安邦近两年的海外投资项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从政策法规的层面来看,安邦只要能够达到“事实控制”或“实质控制”,如果持股比例不到50%,但对其拥有控制权,便可以并表。

安邦集团通过财物并表的方式扩大资产,纯属商业技术操作范畴,合理合法合规。但是为了在承保端通过高收益产品获取大量现金流,安邦集团的保险产品就有很多可疑之处。

以安邦财险利率联动产品为例。2011年,国内寿险行业因为受到监管的明令禁止不能跟银行利率做对比,所以并不存在利率联动产品,而财险并没有这样的限制。安邦利用这个点,巧妙地将一款财险产品包装成了一款类理财产品。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保监会批准了安邦对该产品拥有2年的保护期,以此作为“安邦创新”的奖励。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难道其他做财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都想不到做利率联动产品吗?到底是不想做、不敢做还是不能做?

安邦另一款一战成名的和谐一号万能险同样如此,并且选择银行网点作为销售渠道。2012年下半年开始,从招商银行的北京、上海地区,销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后逐步扩散到全国。随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又陆续成功进入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十几家银行。仅仅半年的时间,201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达到82亿元,业绩相比2011年激增33倍。

安邦|财新|安邦保险|人寿|资产|吴小晖---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吴小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神秘婚姻是一个隐私问题

对于吴小晖个人来说,背景源于婚姻,婚姻就是背景。所以作为安邦董事长吴小晖的婚姻私事,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安邦的公事。

财新和其他媒体的多次报道,对应到安邦集团的回击,围绕吴小晖个人婚姻问题给人的感觉比较怪诞。安邦形式上并非吴小晖的私人企业,公司代替董事长起诉媒体对其婚姻的报道,应该是诉讼主体错位。

另外,财新关于吴小晖婚姻报导是两年多以前的事情,发表在《安邦大冒险》(财新《新世纪》 2015年2月2日),安邦法律部声明不是对刚发布的消息进行回应,而是对财新“一系列报导的抹黑与误导舆论”的回应。安邦将吴小晖个人婚姻问题单独拿出来说事情,更加让人怀疑其中肯定有事情可说。

吴小晖在业界是出了名了工作狂,从时间分配上来说,花在婚姻生活上的精力应该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三结三离”的婚姻?只能是婚姻当作是事业的一部分。商界成功人士有不离不弃的婚姻绝对属于少数,吴小晖的婚姻显然有些动机不纯,说到底就是有意要公私不分。

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公私不分之后,才有利于将私人的背景导入到公司的经营,为做成生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便成功了,也被说成背景,同时使得自己的婚姻不再是隐私,而是公司隐形资产的一部分。

安邦|财新|安邦保险|人寿|资产|吴小晖---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吴小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吴小晖的野心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吴小晖个人故作低调,安邦集团则截然相反,在市场上大张旗鼓举牌收购。一静一动的巨大反差,使得神秘色彩更加浓厚,没有人能搞清楚吴小晖到底想做什么?

反观安邦集团近年来的举动,通过虚假注资、收购并表、“产品创新”等手段,将一个默默无闻的中等保险公司,一举推进中国保险控股集团的第一梯队。目前,安邦除不具有信托牌照外,已经完成了全牌照金融集团的布局。

吴小晖依靠天量资金,收购巨额资产,打造了一家“大到不能倒”的公司。安邦也成为一个高杠杆、重资产的典型金融控股集团。与此伴随的是,安邦系资产规模超2万亿,又是四大行和多家上市企业大股东,同时诸多事实表明安邦的“大到不能倒”的基石非常不牢固,极有可能成为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源头。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一旦产生信用危机,必然会引发链式反应。假如安邦系全线崩溃,一场局部金融危机或不可避免。不过如果最后接盘的不是投资人,那就是全社会来买单。

吴小晖个人善于将各种“背景”变为杠杆,他的勤奋在圈内尽知,“足够配得上他的野心”。关键问题在于,他的野心太大,就像安邦一样,“大到不能倒”。其背后的本质就是把企业做大,从而保证自己不倒。不仅是中国,在世界任何地方,拥有这种“野心”的人,都是极其危险的存在。

2015年2月2日,吴小晖在哈佛演讲时曾被这样问道“安邦保险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吴小晖直言“安邦保险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继续问下去,“吴小晖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大家都应该心知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