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长”常见的4大误区,轻则坑娃,重则致命

你的身边,是否有这些“熊家长”?
年仅1岁的小琪琪,被开水烫伤,全身出现大面积水疱后,其家人听说食盐能消毒,于是不顾女儿的哭喊,将食盐撒在女儿的伤口,等孩子被送到医院时,只见全身伤口均可见一层白白的食盐……
湖北一个刚满月的宝宝念念在发烧之后,因为家长觉得念念有点感冒,坚信可以“捂汗退烧”,于是裹了厚厚的棉被和衣服,24小时后,念念依旧高烧不退、呼吸微弱,家长赶忙送去医院,但念念依旧在次日下午抢救无效离世。
原来每个孩子的成长路上,是难以逾越的坑,其实是父母亲手给挖的坑!而家长们一定要警惕自己不知不觉中是否走入了“致命”误区?
下面我们请兖矿新里程医院儿科杜京辉主任、林黎娟主任和袁夏主任,与大家分享临床中常见的误区,帮助各位宝爸宝妈扫清障碍,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01误区一:通过“捂热”出汗才能退热
常听一些家长说:“吃点药,捂一会,等汗出来就不烧了”,还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冷,因此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个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
“熊家长”常见的4大误区,轻则坑娃,重则致命
文章插图
以上这些做法均为错误,继续下去甚至有可能出现“捂热综合征”,这对孩子来说有致命的风险。
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有些凉,但这并不代表孩子穿得不够多。而且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身体散热,宝宝长期处于高热环境,缺氧状态,长时间下来,极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熊家长”常见的4大误区,轻则坑娃,重则致命
文章插图
正确做法:当孩子发烧时,应该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注意室内空气保持流动,但散热的同时要注意肚子和手脚的保暖,可以搭一层薄毯。
02误区二:体温不高,就代表身体没事
有时孩子体温不太高,在38℃左右,爸妈可能会认为,烧得不高应该没事。但如果孩子此时的精神状态非常差,可能体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细菌感染,这对尚未形成全面抵抗力的孩子来说同样有致命的风险。
“熊家长”常见的4大误区,轻则坑娃,重则致命
文章插图
正确做法:不能仅仅以体温高低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如果发现孩子没有精神,嗜睡,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看看是单纯的炎症感染重,还是已经出现心肌炎、脑炎等其他重要脏器的并发症。
对此,杜主任着重强调道:“儿科中有很多用药的坑家长并不了解就踩进去,最后苦的还是孩子,有关用药的问题推荐大家还是在叮铃医生中向专业医生问诊咨询,足不出户就能手机问诊,不懂就问,懂得越多,踩的坑就越少。”
03误区三:一摸孩子体温高就是发烧
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就是发烧了吗?
其实原因有很多,不一定病理性的,比如:用力的玩、哭,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
“熊家长”常见的4大误区,轻则坑娃,重则致命
文章插图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仍感觉发热不舒服,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
04误区四:一发烧就马上用退烧药
很多家长见孩子发烧了,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想办法给孩子降温,而且总习惯性把物理降温当做首选,认为这才是最安全有效的做法。其实,在给孩子进行降温前,有些常识家长们最好先了解一下。
“熊家长”常见的4大误区,轻则坑娃,重则致命
文章插图
正确做法: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我们都是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
“熊家长”常见的4大误区,轻则坑娃,重则致命
文章插图
“熊家长”常见的4大误区,轻则坑娃,重则致命】林主任补充道:“家长在选用退烧药时,一定要谨慎,选用儿童剂型的退烧药。若是不知道使用哪种退烧药,可以在叮铃医生中咨询医生,或来院就诊,希望在我们共同的护航下,孩子可以健康平安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