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狄|狄青狄青狄青!

2003年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动画片中的狄青高大威猛,英俊潇洒,不仅有勇有谋,而且有血有肉,令人敬仰。
在传统的侠义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狄青同潘仁美一样被塑造为了奸臣,但在《万花楼》(《狄青初传》)、《五虎征西》(《狄青前传》)、《五虎平南》(《狄青后传》)这三个说本中,狄青被刻画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传统侠义小说不能全部当真,有相当一部分是凭空捏造,有意演绎出来的,因为这样才能使情节曲折生动,满足观众这种或那种的口味需求。
在后世民间的演绎中,狄青被赋予了神的色彩,成为一代战神。
狄青狄|狄青狄青狄青!
文章插图
小说、评书让人们枯燥乏味的生活多了些许情趣,真正的历史呢,有枯燥的地方当然也有精彩的地方,而有时精彩的地方比小说、评书还要精彩百倍。
历史上狄青的人生当然没有小说、评书中来得精彩纷呈。但正如动画片《大英雄狄青》,他的确是个大英雄。狄青的平生似乎人皆尽知,他对得起宋朝,宋朝的士大夫却未必对得起他。
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分财权,分相权,最重要的便是分兵权。赵匡胤是从纷纷乱乱的五代十国杀过来的,心里很清楚兵权的重要性,谁要有了兵权,不管是大是小,都敢起哄造反,真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翻开五代十国的历史,会发现每个朝代的国祚都很短,短的几年,长的也基本上十几年。
再说,赵匡胤他的江山不就是从柴氏母子的手中夺过来的,陈桥事变,黄袍加身,一切都是演戏。人生就是一场戏,有的人演着演就演成了皇帝,有的人演着演着就演没了!以史为鉴,以己为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企图避免历史的重演。
狄青狄|狄青狄青狄青!
文章插图
重文轻武已成国策,军人的待遇已远远比不上文人的待遇。太祖、太宗时期,军人还能打出军人的气势,但真宗、仁宗之后,军人的气势就相差甚远了。北方有恶虎辽国,打不过认了,但西边的西夏国打不过,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仁宗一朝,太平盛世,文人骚客争相斗艳。这太平盛世,自然有文人骚客的歌颂与粉饰,也当然少不了军人的出力,而狄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狄青出身贫寒,十六岁那年,因为兄长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此后与西夏的作战中,他有勇有谋,面对敌人,常常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战功。后来,广西侬智高反叛,在宋军长久不能平叛之时,狄青主动请战,凭其过人的智勇,很快将侬智高的反叛平定。仁宗论功行赏,对早就赞赏备至的狄青大加封赏,任命其为枢密使,并赏赐其一套宅院,恩惠已是极重。
狄青狄|狄青狄青狄青!
文章插图
狄青任枢密使,文官集团就不开心了。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差不多,总揽军务,位高权重。宋朝鉴于五代骄兵悍将的弄权篡位,因此枢密使一职,大都有文官担任,以防不测。狄青战功卓著,文武双全,担任枢密使之职似乎完美不过了。虽然仁宗信任狄青,但文官集团并不信任,如果万一……那怎么办呢?况且重文轻武乃祖宗制定下来的,必须贯彻到底,绝不能乱套,让居心叵测之人钻了漏洞。不管他有没有不臣的心思,即使没有,为了谨防万一,都必须将他逐出权力中心。他们大公无私,为国分忧,绝对不会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狄青狄|狄青狄青狄青!】在文官集团中,有那么一小撮人与众不同,却又泯然相同。狄青与范仲淹、尹洙和韩琦等人交好,颇受他们的赏识。尹洙曾与他谈论军事,很欣赏他的才华,便推荐他给范仲淹和韩琦,并说:“这是良将之材。”范仲淹和韩琦见到狄青,相谈一番,便认为狄青是个奇才。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曾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他们对狄青的帮扶有目共睹,但心里只觉得这个家伙还可以,看着顺眼,他们的内心依然是比较排斥武夫的。狄青担任枢密使之职时,范仲淹和尹洙已经作古,如果不然,他们或许必定有一番说辞。
狄青在枢密使一职上总共干了四年,这四年并不好过,因为谏官三番五次对他诽谤发难,让他极为难受。文官集团虽然不喜欢狄青,但并没有置其于死地的打算,只请求将他调出京师以便保全其声誉。文官集团心里清楚狄青的功劳,如果害死了他,他们的名声可就真臭了,或许他们觉得他还有用处,不能一棒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