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5G:中国标准( 三 )


第一 , 高速率方面 , 在精品网络条件下 , 5G峰值速率达1.7Gbps , 约为4G的10~15倍 , 体验速率达700~800Mbps , 约为4G的20倍 , 将支持多维度信息的全量承载 , 提供更趋近现实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 如8K超清视频、全息投影等 , 将突破传统视频服务体验极限 , 实现声情并茂和身临其境 。
第二 , 大容量方面 , 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连接设备数量达到100万台 , 较4G提升了10倍 , 将支持更大规模更高密度的万物互联和全局优化 。 如智慧城市场景下 , 人、公共基础设施等的高密度、全量联网 , 将会推动城市资源由单点优化向全局资源的智能调度和高效协同加速演进 。 5G的大容量在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电网、物流实时追踪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 万物互联、无线医疗、无人驾驶等都将成为现实 。
第三 , 低时延高可靠方面 , 5G空口时延低至1ms(毫秒) , 为4G的五分之一 , 可靠性达99.999% , 可为远程医疗手术、远程驾驶、车联网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延时高可靠传输速率的领域提供技术保障 。
专家表示 , 凭借这三大关键特性 , 5G将由消费侧和局部领域向生产侧和全局领域加速渗透 , 成为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 , 加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到来 , 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系统性变革 。
当前 , 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 , 将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未来主要的经济模式 , 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 。 作为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典范 , 5G+工业互联网已在多个行业实现率先发展 , 涌现出机器视觉检测、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装配、智能理货物流、无人巡检安防等一系列应用成果 。
肖亚庆表示 , 领先企业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 应用范围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不断延伸 , 覆盖行业和领域日趋广泛 。 5G+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过程中正迸发出磅礴力量 。
在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 , 目前近20个省市明确了对5G+工业互联网方向的政策支持 ,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为引领的两区、三带、多点发展格局 。
此前 , 我国已经发布了支持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 。 例如2019年11月 , 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 , 提出到2022年 , 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 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 , 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 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2020年5G+工业互联网的工作要求和推进举措 。
业内专家指出 ,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空间仍待拓展 , 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 , 提升政策针对性 。 据悉 , 工信部目前正在编制新阶段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 5G+工业互联网是推进重点 。
下一步 , 工信部将持续推进实施5G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 一是夯实网络基础 , 推动工业企业利用5G等新型技术升级改造工业生产网络;二是完善产业生态 , 支持5G工业芯片、模组、网关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三是深化融合应用 ,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的推广普及 , 服务制造、能源、交通、医疗等更多实体经济行业和领域 , 不断壮大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
合力构建5G新生态
5G不是简单的4G+1G 。 实现5G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 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 还需要解决建设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 。
据统计 , 5G建设运营费用大幅跃升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增量成本压力 。 在运营成本方面 , 已开通的5G单基站平均能耗约为4G的2~3倍 , 总运营成本显著增加 。
针对5G高能耗问题 , 我国5G网络专门推出了针对广域物联网的窄宽物联网技术 , 为物联网领域内如远程抄表、安防报警、智慧井盖等应用的创新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在建设成本方面 , 5G单基站成本是4G的2~3倍 , 覆盖相同面积较4G所需基站数量更多 , 总体建设成本更高 。 在设备部署方面 , 当前5G基站及相关网络、管线设备面临选址难、进场难 , 道路、楼宇、杆塔和电力等配套设施重新改造等问题 。
“5G建设运营成本高的难题 , 很难通过扩大客户规模分摊成本的传统模式破解 , 需在财税政策、国土空间规划、跨界合作等多方面统筹谋划 。 ”杨杰表示 。
专家指出 , 目前5G发展仍处于导入期 , 推动5G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社会性工程 , 产业各界需要以更大的格局视野来看待5G发展 , 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汇聚各方力量 , 共同推动5G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