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造车|老广造车记:车轮上的美好生活

“注意蛇形姿态,保证车辆高速行驶平稳。”在广州番禺化龙,李敏抱着电脑,盯着各项数据,不断与测试员沟通,实时掌控自动驾驶情况下车辆状态。
在隔江相望的生物岛,李先生在APP上输入目的地,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便预约成功,全程加油、刹车、转向,均不需人为干预。
这是一场广东抢占未来智慧绿色出行的“赛跑”:从40年前手工生产卡车,到20年前实现大批量流水线制造,再到数字化智慧工厂遍布。如今,老广车轮上的生活也发生巨变:从依托自行车出行,到轿车逐步走入千家万户,再到无人驾驶已不再遥远。这背后是广东几代汽车人通过不断拼搏,不断实现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000台”背后的巨变??
计量单位从一年缩短为一天
广造车|老广造车记:车轮上的美好生活】68岁的陈建伟虽然已退休,但一直没有闲着,至今还作为技术顾问活跃在汽车生产一线。和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见证了这几十年老广汽车生活的巨大变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出行主要靠走路,路面上很少有汽车,公共汽车最早都是钢木结构,大家都叫‘火柴盒’。有段时间,公交车后面还背着一个‘煤气发生器’,通过烧煤产生水煤气供给发动机使用,发出很大的呜呜声,小孩经常叫它们‘呜呜车’。”从小开始接触汽车并立志当一名汽车工程师的陈建伟,高中毕业后便分配到广州汽车制造厂,从最基础的热处理、铸造、模具做起,一干便是一辈子。
彼时,广东汽车生产线非常简陋,基本处于纯手工状态,上下工序按照“潮汐式”生产,忙到哪个工序,人手就往哪里走。“没有精细的分工,大家这段时间在铸造工作,过段时间就会到焊接岗位,全年产量最高也就1000台。”陈建伟感叹道,而现在一家车企一天产量就可超过1000台。
1985年广州标致成立,成为全国汽车“三大三小”之一,广东实现了“轿车梦”,轿车也逐步进入普通家庭。然而,当时轿车以国外品牌为主,并且导入的车型并非最新一代。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去法国标致学习,看到人家已经开始尝试全自动化生产,早期的电子信息技术也导入了生产线,当时就震惊了。”陈建伟回忆,他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汽车工业水平与世界的巨大差距,回头就在琢磨,怎样才能建设一座现代化工厂,如何才能打造一套完整产业链。
陈建伟的这一愿望,随着1998年广汽本田的成立逐步得以实现。“广汽本田一开始就导入了全球最新车型,给消费者带来一次非常大的冲击:最新的产品竟然可以是这样。”陈建伟表示,这一次冲击,让其他广东车企纷纷导入全球的最新车型。
从那时起,广东开始搭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汽车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凸显,老广车轮上的生活也越来越精彩。目前,广东机动车保有量为3252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广东高速公路总里程预计年底突破10000公里。而最让陈建伟高兴的是,越来越多广州自有品牌的汽车在马路上飞驰。
与国际巨头对标??
车身焊接领域做到世界领先
在番禺广汽研究院,徐仰汇正忙着协调最新车型EMPOW55的研发工作,以保证车辆能如期下线上市。
作为广汽研究院首席技术总监、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徐仰汇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2009年回国不久便加入广汽研究院,主要负责车型振动噪声的降低。
振动噪声在汽车行业俗称NVH,被称为“玄学”,就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让用户感到振动小、安静,但影响它的因素非常多,几乎所有车辆的零部件都与它有关。
“大家对车辆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之后,就必须关注这个问题。”徐仰汇生动地形容这是汽车行业的“富贵病”。
当徐仰汇第一次来到广汽时,他发现NVH的研发相对空白,没有标准、没有流程、没有团队,设备简单。“感觉真难!刚开始除了搭体系,还要让各个领域的研发者真正理解。”徐仰汇回忆道,如今广汽在NVH领域的研发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部分车型表现甚至超过合资品牌。
广汽研究院负责NVH的团队目前约有150人,从没有团队到如今团队逐步成形,反映出老广对汽车的需求发生巨大改变,从最初的满足出行转化为对品质要求的提升。
当徐仰汇带着团队向NVH领域的世界一流技术发起冲锋时,作为技术带头人的李佩玲也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啃核心技术的硬骨头。
“市场上还没有人使用我们这样的高压力焊枪。配合高压力焊枪,我们能更多考虑到设备密集程度、生产线占地等问题。”在广汽本田增城工厂的生产线上,李佩玲正在忙着解决车身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核心技术难题。作为“李佩玲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她带领着同事在车身焊接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间接焊枪的焊接压力由原来的200kgf提升至稳定的600kgf,免维护耐久寿命超过100万次,焊枪质量尺寸缩小20%,机械效率比普通焊枪提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