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培育新兴产业 唱响智造“链”歌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7日讯(全媒体采访人员 朱泽寰 吴鑫矾)全球工程机械50强长沙牢牢占据4家,一大批工业企业从自动化、智能化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应用迈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陆续落地并迈向“无人驾驶”阶段,“湖南造”湘江鲲鹏服务器投产应用,不断升级换代的长沙“芯”填补了许多国内空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长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而长期以来坚定不移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又不断挺直长沙实体经济的脊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
“十四五”期间,长沙如何牢牢把握这个关键的五年接续奋斗?作为省会,长沙如何在下一个五年中扛起高质量发展大旗?长沙正以其独特的产业发展和制造业先手优势,演绎着一曲全产业链交相辉映的极致“链”歌。
亮成果
长沙高端制造产业迈入国家第一梯队
全球工程机械50强有4家在长沙;高速列车8大核心子系统均研制于湖南;中国每生产10台中小航空发动机,9台产自长沙;全球每下线10台混凝土机械,8台出自长沙;全球每卖出10台手机,3台屏幕产自长沙……长期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始终坚信“长沙发展的基础在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在制造业,发展的出路还在制造业”。这些年,长沙围绕22条产业链,以重大项目加码稳投资、补短板,推进先进制造业稳步发展。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在长沙先进制造业引领下,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进出口总值52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7%,其中出口260.2亿元,同比增长2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装备制造业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增幅近七成。
另一方面,长沙新型显示设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和传感器、5G运用和机器人等产业链正加速发展。
智能驾驶领域,继 “头羊计划”“火炬计划”提出后,长沙再推《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助推长沙市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已在梅溪湖、洋湖片区共计157公里城市道路开放测试,全面推进“智能驾驶第一城”的建设。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白皮书,长沙超越上海、广州,列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榜第三位。
加速产业智能化发展,长沙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信息技术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长沙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共27个,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到今年年底,长沙不同层级的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将超过1000家。
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近年来,长沙出台了《长沙市营商环境优化工程2020年行动方案》及《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等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支持和服务,努力将长沙打造成中部标杆、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大都市。
谋发展
提升产业链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长沙以“链”为媒。
自2017年明确发展22条产业链以来,长沙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推进产业链横向成群、纵向成链。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但长沙依旧在产业链建设上保持发展定力,按照“以‘三智一芯’产业为主攻方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要求,全力以赴,筑牢了长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采访人员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今年1—9月长沙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突破4.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2 个和0.9 个百分点,增速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位列第二,在全国省会城市位列第九。
“十四五”期间,长沙该如何舞好高质量发展的“链”,继续激发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