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悔|说"不造车"的滴滴反悔了,滴滴造车会"真香"吗?


反悔|说"不造车"的滴滴反悔了,滴滴造车会"真香"吗?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松果财经,作者松鼠鱼,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曾经信誓旦旦说自己不会造车的滴滴,看着手上的D1,说了句:“真香。”
近日,滴滴在北京凤凰中心发布了自己的首款定制网约车D1,正式进入“造车”领域。按照滴滴的规划,这款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将在12月份以长沙为首个落地城市,正式上线。
靠着网约车出行而起家的滴滴,是如何走上“造车”路的?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滴滴又究竟打着怎样的算盘?
滴滴“造车”,新的故事?这款新推出的车型,是滴滴与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为滴滴所“量身定制”。在发布会上,滴滴介绍说道,这款新车以滴滴平台上的乘客数据、司机需求以及大量的出行数据为基础进行研发。
D1成为了全球首款实现批量生产的定制网约车,同时也实现了滴滴正式开始涉足汽车产业链之中。
定制网约车这一概念,其实早已出现。早在2018年,滴滴就曾提出了相关概念,但在当时,这一想法似乎不切实际。
在近些年,滴滴的路经历了诸多波折,这家依靠网约车出行服务而起家的互联网企业曾经丰富的故事,在经历了顺风车业务被重挫、网约车业务市场被抢夺等之后,逐渐开始走向尾声。滴滴正在走向没有“故事”可以诉说的地步。
在今年年初的疫情肆虐之下,滴滴再度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了寻求自救,滴滴推出了跑腿业务、货运业务,甚至还蹭热点涉足社区团购业务,这些新业务都显得与滴滴格格不入。
为了找寻到一条新的能够讲述的故事,滴滴还对比自己核心的网约车业务推出了花小猪打车,希望用新的方式来重新讲述自己的“旧故事”。
但这些都没能成为滴滴想要的那一故事,兜兜转转,造车,这一个曾经被滴滴“否定”了的故事,似乎是当前滴滴最有希望能够讲好的一个故事。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掀起了热潮,造车新势力的强势表现,让滴滴看到了这一故事的前景。当互联网与造车两者碰撞在一起时,对于滴滴来说,这将为自己的未来,提供一个无限的可能。
滴滴“造车”,怎么造?按照滴滴在发布会上的描述,D1的推出,是为了给网约车司机和乘客提供一款能够更好的体验网约车出行服务的专用汽车。
仅看D1,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点,这就是一辆根据网约车需求所定制的一款新能源汽车。关键的地方在于,滴滴为其所配套推出了一系列链条。
滴滴介绍,D1依然是通过租赁的方式给没有汽车的网约车司机,不过租赁D1将不再是像传统的整车租赁付费的方式,而是按照每公里计数付费模式。并且司机可以选择按月付费,而不再像此前一般需要一次性缴纳租金。
虽然当前对于这一新付费模式的细节还尚不明确,但可以预料的是,按照这一模式的算法,司机们不用再用为了赚回每月固定的成本而超负荷工作,疲劳驾驶。
就类似于外卖员一般,跑单越多,赚得越多,相反跑得少自然也赚得少。并且,成本也不再是固定的,给了司机们极大的自由。这不仅仅能够极大缓解司机的压力,同时也间接的提高了网约车的安全性。
如果按照滴滴所设想的这般能够顺利的实现,那么这将能够把司机牢牢的捆绑在滴滴的网约车平台之上,这种全新的租赁付费方式也可以大幅减轻司机的成本压力,让更多的网约车司机更愿意加入滴滴的平台。
这一模式,与滴滴曾经所尝试过的自营车模式有些相似之处。早在多年以前,滴滴就曾推出过自营车模式,通过与租赁公司合作,滴滴从租赁公司签订合同,租赁一大批车辆,然后再由滴滴招募司机来运营这些车辆。
自营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统一网约车的车型,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网约车出行服务,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性。
问题在于,虽然滴滴在每一笔出行订单上抽取到一定比例的利润,但总得来看,大部分利润都聚集在了汽车的租金之上,租赁公司才是利润的大头,滴滴反而更像是帮助司机与汽车租赁公司搭桥的中间商。
因此,这就有了D1的出现。不仅如此,滴滴还参与了到了D1的制造之中。D1的制造,由滴滴与比亚迪联合设计制造,通过融合了滴滴多年所累积的用户数据、司机建议以及相关数据,从而设计出来这款专用于网约车的汽车。
而与比亚迪的合作,让滴滴能够借助比亚迪在造车上丰富的经验。从造车上看,比亚迪是老牌汽车制造厂商,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供应,比亚迪几乎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而在新能源车上,比亚迪也算是国内最早入局的车企之一。有着比亚迪的整车制造供应链的背书,滴滴的“造车梦”将可以更好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