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母|十个娃九个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该等还是该治?什么情况算不正常?


声母|十个娃九个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该等还是该治?什么情况算不正常?
文章插图
前两天在后台有一位爸爸留言:
C爸,我儿子4岁多将近5岁了,日常表达和沟通都没问题,但就是有那么几个字会出现口齿不清,比如“喝水”说“喝菲”,“吃饭”说“呲饭”,“姑姑”叫“嘟嘟”……
之前家人说孩子还小不用刻意纠正,慢慢大了就好了,可这眼看都快5岁了还说不清,我们也给他纠正过,效果并不明显,会是什么原因呢,需要到医院看吗?
看完他的留言,我想起了上中班时的CC,和他家儿子的情况差不多,语言表达各方面都没问题,但是5岁多还有一个音一直发不好,经常把“小狗”说成“小斗”。
当时我还专门带她到我们医院的口腔科看了看,她的舌系带的确有一点点短,但基本不会对发音造成影响。之后又到康复科找语言治疗师了解了些相关情况。
其实学龄前,像CC和上边那个小男孩这种“口齿不清”的情况非常常见。
但什么情况属于正常,什么情况又算发育迟缓呢?什么时候可以等?什么时候该治?怎么引起的又如何干预呢?今天就给大家一篇说清。
孩子的发音能力正常吗?
我们都知道在汉语拼音中,一共有23个声母,这些声母的发音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具体字的发音。
在不同的年龄段,儿童声母音位习得的顺序也是不同的,这里有一张表,大家可以对照娃的情况自查一下:
声母|十个娃九个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该等还是该治?什么情况算不正常?
文章插图
给出的声母字母即相应年龄段应该掌握和实现准确发音的,如果不达标就需要及时干预了。
比如前边留言中的小男孩,他爸爸举出的几个例子中“shui”和“chi”的声母是5岁后孩子需要掌握的,目前他年龄还不到所以也不必太着急,日常可以先多注意正确引导。
但“gu gu”也发不清的话,就需要及时纠正了,因为这本是3岁-3.5岁应该掌握的,包括CC之前发音不准的“小狗”也超范围了。
康复科的医生说,严格来讲,这样的情况都属于构音障碍的一种,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纠正起来会比较容易,效果也更好。
为什么会出现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器质性的:也就是构音器官出现了问题,比如听力异常、唇腭裂、舌系带过短等。
第二种是运动性的:由于神经病变,言语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和运动协调所致,如脑瘫引起的构音障碍。
前边这两种情况都非常显眼,父母一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发现并及时就医。
第三种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功能性构音障碍:也就是说构音器官正常,也有正常的听力,但就是有一两个或多个字、词出现固定状态的错误。
比如常见的“飞机”说成“灰机”,“哥哥”念成“的的”,就是将发音的声母进行了替换,“f”换成了“h”,“g”换成了“d”。
声母|十个娃九个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该等还是该治?什么情况算不正常?
文章插图
这种发音问题,深究的话,其实是大脑的问题。
因为大脑没有学习到这个声母所对应的发音技巧、舌唇的具体动作,所以就会寻找已知的、相近的音来代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错误的发音。
大部分孩子都属于这种类型,而且通过早期干预都能得到有效的纠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家庭语言环境
这一点是影响最大的一点。
很多孩子不会说或说不好,一个原因就是听的少,说的少。
如果没有足够量的输入,就可能出现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所以一定要多鼓励他用语言去表达,也就是输出,即便我们通过“嗯嗯啊啊”能get到他们的想法,也不要就此满足。
此外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的语言环境里缺少这样的机会,那么他就很难观察到大人说话的口型,没有正确的示范,自己摸索自然容易出错。
声母|十个娃九个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该等还是该治?什么情况算不正常?
文章插图
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不在意,很多人默认发音不准长大就会好,所以明知道孩子说错了,也不会刻意纠正,比如我们明知道CC的“小狗(dou)”说错了,总觉得大了就好了,实际3岁时不干预,一两年之后她还在这样说。
所以,某些发音到了可以纠正的年纪,就要有意去提醒孩子正确的发音,否则孩子就觉得没有准确表达、口齿清晰的必要了,反正怎么说你都懂。
不良饮食习惯
吐字不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面部肌肉发育不完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则是原因之一。
很多孩子明明已经两三岁了,家长还让他吃过于精细、软烂的食物。没有充分咀嚼、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很容易造成口腔和面部肌肉力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