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长平之战白起斩杀赵国45万士兵,为何不一鼓作气攻占赵国?

对于每个懂中国历史的人来讲,长平之战,绝对是春秋战国时期经典的一战。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壮者皆死长平”,赵国在这场和秦国的较量中损失45万士兵,几乎损失了大部分的战力。可赵国却并没有灭亡,反而延续了32年的国运。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秦国|长平之战白起斩杀赵国45万士兵,为何不一鼓作气攻占赵国?
文章插图
秦国铁骑首先,长平之战后,秦国郡主昭襄王并没有采纳白起立即组织军队再进攻邯郸的建议。而是选择了赵国割地求和的建议,与赵国休战。这时赵国上下以亡国的名义,对内公卿家族倾尽所有财物,共赴国难。对外联合魏楚两国共同对抗秦国。接下来,秦国攻打邯郸,持续时间一年半有余,期间数次增兵,却始终不能破城。等到的却是魏、楚联军到来,消耗过大的秦军无法抵抗,惨败而归。赵国顺势在联军帮助下收回了皮牢、武安、太原、上党等地。韩魏楚三国也趁机收回了不少先前被秦掠夺的土地。邯郸之战使秦国前三十打下的江山,又吐了回去。
秦国|长平之战白起斩杀赵国45万士兵,为何不一鼓作气攻占赵国?
文章插图
以上说的都是赵国在同盟国的帮助下取得的结果,但我们不能忘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赵国地处四战之地,是一个民风彪悍的国家。也是一个名将的发源地,北境的李牧应对匈奴,西面廉颇对抗趁机侵略的燕国。李牧廉颇
秦国|长平之战白起斩杀赵国45万士兵,为何不一鼓作气攻占赵国?
文章插图

秦国|长平之战白起斩杀赵国45万士兵,为何不一鼓作气攻占赵国?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过后的26年。虽然秦军在桓齮、王翦的带领下夺取邯郸周围的城池。但李牧先宜安、后番吾接连打败秦军,再在井陉阻击王翦,对抗秦军长达四年。很好的印证了一句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看出一点意思了,人在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总是在以螺旋的形式在向前发展,你的解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