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而退|历史上刘伯温为什么不能全身而退

刘伯温生于1311年,曾在元朝任行省郎中,也有参与策划抵御朱元璋队伍的历史反革命。从朱元璋的角度来说,刘伯温的历史不够清白。刘伯温认识到元朝大势已去之后,先是回家隐居,并没有积极投奔朱元璋,而是在朱元璋的邀请和浙东名士的劝说下,才出来辅佐朱元璋。

全身而退|历史上刘伯温为什么不能全身而退
文章插图
刘伯温聪明过人,精通象纬之学,出山后做出了许多精明的军事谋划,并将朱元璋的成功提升到了“天助”的理论高度,满足了朱元璋忽悠人的需要,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论爵位,刘伯温就是受封一个公爵,与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平起平坐不为过。他出山伊始,就给朱元璋分析时局、出谋划策,都被言听计从,居功阙伟。然而,朱元璋愿意追封刘氏两代先人为郡公,也只肯给活着的老刘一个三等爵位(不算常遇春被追封的王爵),还给他派了一个得罪人的差事:主管御史台,监察满朝文武。

全身而退|历史上刘伯温为什么不能全身而退
文章插图
刘伯温为人智慧,但生性耿直,被朱元璋充分利用,树敌太多。洪武四年,刘伯温好不容易,得了一次赐归归里的奖励,但并不是身成功退。他明白,朱元璋不会放心他的辞职归隐,也不会给他全身而退的机会。更何况他曾极力反对拜相的胡惟庸,结果被朱元璋任命为丞相。胡丞相向朱皇帝密奏:瓯越之间的谈洋有王者之气,被刘伯温看中,想修自己的墓地,当地老百姓不同意,刘基就向朝廷请设巡检司驱逐民众。朱元璋没有严惩刘伯温,但褫夺了他的爵禄,吓得他赶紧回京复工,不再提及辞职之事。很快,胡惟庸又抓住朱元璋赐药的机会,换了一味猛药,要了刘伯温的命,也给了朱元璋屠戮功臣的骂名。【 全身而退|历史上刘伯温为什么不能全身而退】

全身而退|历史上刘伯温为什么不能全身而退
文章插图
刘伯温固然死了。但是,胡惟庸后来也被朱元璋处死了。这叫前赴后继上坟场。难道中国宫斗真的是一台绞肉机,或者说,狡兔死,走狗烹,是必然的政治逻辑?中国文臣武将的统一悲剧——帮别人打天下,无所不能;待天下打定后,自己上无一片安全瓦,下无一寸自适心。神机妙算算天下,算来算去算没了自己。悲了个催的。更悲的是,这悲剧上演两千年。不管主角,还是配角,没有人想着改动剧本,只想着,你方演罢我上场,各领宫斗三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