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西|传统老手艺 致富新技能



当代广西|传统老手艺 致富新技能
本文插图
当地苗族群众将蓝靛水倒入蓝靛池中 。 采访人员 刘峥 摄

当代广西|传统老手艺 致富新技能
本文插图
当地苗族群众在搅拌蓝靛池 。 采访人员 刘峥 摄

当代广西|传统老手艺 致富新技能
本文插图
当地苗族群众在膏池旁查看蓝靛膏发酵情况 。 采访人员 刘峥 摄
6月21日10时许 , 家住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烂木干村瓦厂屯的陈升奶 , 背着一个竹篓 , 到瓦厂沟去制作蓝靛 。 到了自家的蓝靛池 , 她先用扫帚挑出蓝靛草 , 随后再用特制的木条搅拌蓝靛水……所有工序 , 一气呵成 。
陈升奶今年58岁 , 女儿都已外嫁 , 家里仅剩她和老伴两人了 , 老伴身有疾病 , 家里的重担都是她一个人挑 。 由于缺乏劳动力 , 她家目前是瓦厂屯仅剩的一户未脱贫户 。 “我就会做蓝靛膏 , 所以一有空就多做一些 , 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 ”陈升奶乐观地说 。
瓦厂屯是苗族聚居屯 , 居住在深山之间 , 全屯共有75户334人 , 由于气候、土壤和水质等天然条件的独特 , 这个屯不但适合种植蓝靛草 , 并且用这种蓝靛草制作而出的蓝靛膏 , 品质优良 , 是染布的上乘佳品 , 因此该屯制作蓝靛膏已有上百年历史 , 手艺一直代代相传 , 几乎人人都会 。
瓦厂沟是瓦厂屯群众制作蓝靛膏的“工厂” , 距离瓦厂屯约两三公里 。 6月21日上午 , 在瓦厂沟现场 , 采访人员看到 , 离寨子不远处的一处坡地上 , 大大小小、上上下下 , 层次分明地排列着几十个用水泥砂石制成的圆形池子 。 “这是村民们专门用来制作蓝靛的池子 , 每个蓝靛池大概是5立方 。 ”烂木干村党支部书记杨成合说 。
杨成合介绍 , 制作蓝靛首先要采摘约25公斤的蓝靛草 , 拿到蓝靛池放水浸泡一周左右 , 然后拿10公斤石灰溶于池内搅拌30分钟 , 等3日后沉淀凝结成蓝色的蓝靛膏 , 再舀出蓝靛膏 , 工序就算完成了 。 “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 制作工艺也很简单 , 村民们都掌握这项技能 , 所以每户群众至少建有1个蓝靛池 。 ”杨成合说 。

当代广西|传统老手艺 致富新技能
本文插图
当地苗族群众和百色市驻烂木干村扶贫工作队员陈健在查看蓝靛膏池 。 采访人员 刘峥 摄
驻烂木干村第一书记陈长鸿告诉采访人员 , 每个蓝靛池一次能制作约15公斤的蓝靛膏 。 “一般都有来自贵州、云南的客商主动上门来收 , 货都是供不应求的 , 所以不愁销路 。 ”陈长鸿说 , 蓝靛膏的市场价目前维持在30元/公斤 , 村民们每次制作的蓝靛膏 , 能获得450元的纯利 。 “一个蓝靛池每个月能做三四次蓝靛膏 , 照此计算 , 村民每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 还是比较可观的 。 ”陈长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