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状元的试卷内容和书法是怎样的?

说到明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一个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定和规定,那么,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明朝的文学也是很发达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作出了很多的决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明朝状元的试卷内容和书法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
明朝|明朝状元的试卷内容和书法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南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云:“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
今看赵秉忠状元卷而不愧者,其人必无耻 。昔日文章的题目讲的是治国安邦之策,415年前25岁的赵秉忠文章提出的建议今天读来,仍有意义 。而今高考别出心裁的题目,诸如“贪官检讨”、“大象把蚂蚁踩到骨折了怎么办”之类很多,是治国安邦,还是祸国殃民,现实已经作出了回答 。
有些人批评“应试教育”时,把考试形式和教育目标混为一谈 。以为改革应试教育就是取消考试形式 。
还有人说,只有取消高考,才能改变基础教育 。其实考试的形式永远都不会取消,但怎么考,考什么至关重要 。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关系到教育的走向,国家的前途 。
赵秉忠(公元1574—1626年),字季卿,号其阳,明青州府益都县(今青州市)人 。
15岁补府学生,24岁中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25岁参加殿试,一举考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 。
人们现在看到的状元卷,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先生于1983年捐献给国家的,属国家一级文物 。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科举制度时间长达近1300年,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770余人,但能让后人目睹状元答卷其风采的,唯有赵秉忠这一份 。
作为国家的重要机密,这份卷子是怎样从宫廷传到民间的?这恐怕是一个永远的不解之谜 。
本卷系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宫廷档案中含有几份清代状元卷),价值连城 。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系国家一级文物 。
这件保存良好的珍品为19折册页,横长共268厘米,每折通高47.6厘米,宽14.1厘米 。封面、封底均为全绫装裱 。
卷首顶天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字,为当时的皇帝朱翊钧御书下钤“弥封关防”长印,占一折 。下为正文,凡15折,每折6行,为1厘米见方工整小楷,共2460字,精辟阐述了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主张“实心先立”、“实政继举”才能天下太平安乐,具有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并附有作者上三代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