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逍遥子何时离开阿里?( 二 )


而“分权”思路的“多元化治理” , 在激活组织之后 , 必然结果之一 , 就是削弱了集团和作为集团领导人逍遥子的控制力 。 所以 , 市场才会有此问题:如果“多元化”治理持续下去 , 集团和集团领导人被进一步弱化 , 阿里已经不再需要逍遥子了?
这个问题我们留到最后一节来回答 。

“新零售”战略的反思
从战略层面 , 也有观点认为 , 阿里正在反思提出5年 , 由逍遥子全力推动的“新零售”战略 , 或将进行转向 。 逍遥子也可能会如樊路远之于支付宝一样 , 负起责任而离开 。
2016年开始 , 阿里提出的“新零售”战略核心点 , 是全面进军线下 , 投资并购了银泰、高鑫零售等实体零售公司 , 还对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线上线下结合 , 对以供应链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业务重金下注:做了盒马 , 提高天猫超市的权重 。 阿里这么做的战略意图之一 , 是解决淘系缺流量的问题 , 收割线下流量 , 以及 , 提高触达用户的频次 , 提高用户时长和粘性;同时提高营收 。 这个战略是逍遥子全力去推动的 。
还有观点认为 , 逍遥子是典型的中产精英思维 , 他力主孵化的天猫、盒马 , 也都是主打“消费升级” , 中产阶层精致消费的业务 。 在很长的时间里 , 盒马负责人侯毅都直接向逍遥子汇报 。 人尽皆知 , 盒马是阿里的新零售 “一号工程” , 侯毅曾说 , “盒马成功了 , 新零售就成功了 。 ”
5年过去了 , 阿里营收大盘增长算是保住了 , 但是成本也提高了 , 毛利率屡创新低 , 阿里陷入了左右手互搏 。 另一方面 , 直营业务真的提高了用户时长和粘性 , 解决了淘系极度缺流量的问题吗?海豚智库认为 , 直营业务对流量的贡献 , 恐怕不及阿里5年前的预期 。
从阿里截止2021年12月31日的财报可知 , 纵向对比阿里自己的前几个季度 , 客户管理收入(淘系电商平台业务)个位数的增长 , 直营业务在2021Q1、Q2、Q3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34%、82%、111% 。 还能算作“阿里靠直营业务拉动营收大盘” 。 而Q4直营业务增长只有21% 。
实际上 , 2020年Q4自然季度 , 阿里和高鑫零售并表 。 阿里2021Q4的业绩 , 是直接和并表后的财报同比 , 高鑫零售合并带来的高营收增长迅速显出原形 , 从111%直接下跌到21% 。 这个数据还说明 , 直营业务中除了高鑫零售之外 , 盒马这个做给中产精英的超市 , 和天猫超市这两个常年亏损的业务 , 在Q4旺季 , 也只有如此低的营收增长 , 表现堪忧 。 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 , 直营业务迟早拉不动阿里营收大盘 。
我们认为 , 这样的业绩表现 , 结合阿里2021年的几次最大的组织结构调整 , 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猜测 , 逍遥子力推 , 阿里坚持了5年的新零售战略:做直营 , 进军线下 , 可能正在慢慢转向 。 所以 , 市场据此推断 , 逍遥子因此离开 , 也有其逻辑合理性 。

阿里权力更替猜想
海豚智库认为 , 逍遥子现在离开阿里的可能性极低 , 退一万步说 , 他就算想走 , 也还没法走 。
首先 , 以一次组织结构调整之后 , 集团和集团领导人被弱化的趋势;以及一次战略转型的可能性 , 就判定逍遥子被“架空” , “负起责任” , 而要走人 , 这种观点未免太过武断和偏颇 。
以组织结构调整驱动业务创新和增长 , 是阿里成立至今的路径依赖 , 阿里每年都要调整好几次 。 另外 , 不仅是阿里 , 对于任何一家大公司 , 集权还是放权 , 收还是放 , 永远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 视公司业务需要而时时都可能调整 。 在过去的10年里 , 每隔两三年 , 阿里组织就要经历一次 , 收和放 , 集权和放权的调整 。 而一家企业要“放权” , 激活业务的活力 , 从来都不意味着 , 企业不需要一位纵览全局的董事长和CEO了 。
其次 , 从战略的层面 , “新零售”战略转型的开始或者停止 , 也注定只是阿里经历过的无数次战略转型中的一次 , 也不能就此判定逍遥子会因此“负起责任”而离开 。 何况 , 蒋凡的离任 , 已经算是对阿里中国零售商业增长放缓“负起责任” 。 逍遥子再去负责任 , 岂非多此一举 。
海豚智库综合认为 , 对于今日的阿里 , 逍遥子是否会因被“架空”、为传略转型不成功“负起责任”而离开……种种市场传闻 , 暴露出的 , 是阿里内忧外患之余的另一大隐患:人才青黄不接 , 所谓“安富尊荣者尽多 , 运筹谋画者无一” 。
今日的阿里 , 没有什么比“业务增长趋缓”更重要的事情:增长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钥匙 , 一旦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 那么所有曾经不起眼的细节就都变成了问题 。 这才是阿里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 对战略转型进行反思的根本动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