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软硬双驱动,北汽蓝谷用体系打造极致精品

区别于传统造车思维 , 智能汽车需要多产业协作来实现技术集成 。 如今的智能汽车赛道已演化为十项全能比赛 , 优势来源于全程体验 , 并非单点 。 正处于高端转型进程中的北汽蓝谷 , 正围绕用户全程体验构建强大的体系竞争力 , 以基于三电动力总成的硬件素质为底托 , 不断重构网联、社交、驾乘、续航、补能等诸多方面的体验 , 打造极致精品 。
近日 , 北汽蓝谷又迎来两条利好信息:一是极狐去年近6000位车主 , 给产品的评价是零差评 。 二是北汽蓝谷3月销量提振 , 同比增长438.5% , 创下自去年1月至今新的历史高位 。
零差评反映出北汽蓝谷已具备精品化和极致化产品的定义和制造实力 , 对核心人群实现了有力站位 。 销量增长则说明随着极狐牌的打出 , 产品力受到更广泛人群认可 , 展露出市场上行潜力 。 而这两项成绩的背后 , 都有北汽蓝谷的体系化竞争力在默默发挥作用 。 充分整合行业前沿资源 , 以快速实现产业突进 , 北汽蓝谷已渐入佳境 。
大众网|软硬双驱动,北汽蓝谷用体系打造极致精品
图片

软硬优势互补携手华为打破智能化桎梏
极狐品牌作为北汽蓝谷高端智能转型的重要砝码 , 汇集了北汽蓝谷最先进的一切 , 而所有产品力的分叉归根到一处 , 当属北汽蓝谷与华为长达数年的深度合作所塑造出的软硬件综合实力 。
对待联合造车这件事 , 北汽蓝谷一直以来都是举双手赞成的态度 。 面对数字鸿沟 , 北汽蓝谷早已意识到仅依靠传统造车能力单兵作战 , 难以独自在短时间内走通智能化研发全流程 。
自2017年至2021年 , 北汽蓝谷与华为四年四签约 , 从最早的摸着石头过河 , 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 到后来的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成立 , 再到深化合作 , 建立互为优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在联合开发、测试、验证、渠道共享 , 北汽蓝谷与华为的合作不可谓不紧密 。 这样的关系也体现出二者对彼此的高度认可和欣赏 。
大众网|软硬双驱动,北汽蓝谷用体系打造极致精品
图片

背靠有60余年造车底蕴的北汽集团 , 北汽蓝谷硬件能力扎实 , 在基础的整车制造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技术采集渠道 。 在行业发展早期就笃定走纯电动力路线的正确决策 , 又让北汽蓝谷成为了国内少数掌握纯电动汽车三电核心技术、集成匹配控制技术的新能源车企 。
围绕制造与三电技术两大板块 , 北汽蓝谷的硬件技术实力不断生长演进 。 平台技术方面 , 北汽蓝谷基于纯电平台进行正向开发的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阶段 , 其全冗余电动平台BE21已实现向海外企业技术输出 , 开创了中国汽车行业先河 。 验证能力方面 , 北汽蓝谷斥资近20亿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 , 覆盖6大关键核心领域 , 拥有88个试验室 , 用于支撑北汽蓝谷搭载的新技术验证 。
再来看华为 , 在5G通信模块和ICT技术领域深耕多年 , 对IGBT、高压碳化硅、化合物半导体等如数家珍 。 毫米波雷达、光技术、激光雷达和数字座舱均能从华为此前的基站天线雷达和手机软件业务中找到踪影 。 可以说 , 软件 , 尤其是智能化核心板块 , 恰恰也撞到了华为最擅长的领域 。
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的极致智能表现是合作成效的最好证明 。 在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的助力下 , 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成为了全球首款城市通勤智能驾驶量产车 。 全球首搭3颗激光雷达、400TOPS算力平台、高清地图等众多先进智能装备的匹配 , 赋予了HI版车型全天候全场景的智能驾驶体验 。 此外 , 在每年千万级公里城市道路测试的基础上 , 该车型的ADS超级数据库仍在不断扩充 , 系统的自我学习和进化仍在不断增强完善 。
大众网|软硬双驱动,北汽蓝谷用体系打造极致精品
图片

借人之长补己之短 , 是最好的搭配 。 华为擅长的软件与北汽蓝谷擅长的硬件互为补充 , 针对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发展趋势做到有的放矢 。 在汽车与ICT技术加深融合的大背景下 , 这一对人气组合 , 凭借各自领域深厚的研发功底和技术优势 , 势必将加速智能化汽车产业升级 , 打破车圈固有壁垒 , 重新定义汽车智能化新体验 。
全产业链协同共进北汽蓝谷朋友圈持续扩容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 , 才永远不会干涸 。 一家企业只有联动生态、协同共生 , 才有望基业长青 。 实际上 , 在北汽蓝谷的产业链生态中 , 与华为在ICT领域的合作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 长期以来 , 北汽蓝谷一直有持续扩大朋友圈的想法和行动 , 这种"我家大门常打开"式的开放姿态 , 吸引了越来越多超越传统供应链关系的伙伴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