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烧钱不灵了,自有电商品牌集体没落( 二 )


升级供应链 , 使得平台业务变重 , 注定是一个长期投入建设的项目 。
小米有自己的生产线 , 所以小米有品主打小米产品;阿里虽然掌握成熟的供应链 , 但它主要是为厂商提供平台 , 仍属于轻资产;网易严选模式更轻 , 将重心放在选品上 。

无论是自己“造”还是自己“选” , 都极大限制了精品电商的产品品类 , 也就是SKU 。
此前 , 网易严选和必要商城都因品质问题被投诉 , 自有品牌联系到平台自身的口碑 , 因此在选品的把控上需更加谨慎 。 于是 , 和综合电商相比 , 精品电商的SKU数量根本不够看 , 只能做“迷你电商” 。
重资产的模式投入长 , 精品阻碍规模化 , 再加上重视品质和新消费的独特审美 , 意味着精品电商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崛起走向大众 , 只能满足部分年轻群体 , 给综合电商做个补充 , 而且自己还要承担库存的风险 。
在这些巨头自有品牌中 , 只有京东京造的业务权重在加大 , 其实和京东的重资产模式有关 , 自营店和自建物流 , 做精品电商拥有相对更多的先天优势 。

除了构建供应链基础 , 还要有流量 。 供应链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成 , 但流量的争夺去向 , 往往就在旦夕之间 。
精品电商的热度 , 在2018年之后 , 很快被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概念压下 , 与此同时 , 电商行业的重点来到了流量争夺上 , 各大领域、各大平台 , 都陷入了砸钱引流的漩涡之中 。 市场格局也出现新变化 。
而京东、阿里 , 本身有着庞大的流量池 , 但拼多多从下沉市场杀入 , 电商两极格局被打破 , 低价让一个电商平台迅速崛起 , 彼时消费大势是升级还是降级 , 让整个行业都有些迷惘 。
同时 , 抖音快手携流量从内容端进入电商赛道 , 头部电商平台流量焦虑更甚 。
网易严选主要从网易云音乐、网易邮箱引入 , 小米有品的用户群则主要来自小米手机 , 这根本难以和综合平台外部的巨大流量抗衡 。
在厮杀之中 , 电商流量开始见顶 , 电商转而攻向下沉市场 , 但这一市场的需求 , 却与精品电商不在同一频道上 。
【电子商务|烧钱不灵了,自有电商品牌集体没落】
于是 , 流量大战的告败 , 让精品电商用户增长陷入瓶颈 , 继续困在小众市场 。
另一方面 , 重资产模式的投入人力大 , 时间长 , 会使得精品电商的产品品类少 , 更迭周期过慢 , 并容易出现与综合性电商同质化的现象 , 难以构建除高性价比之外的其他优势 。
短时间内 , 精品电商难以实现厂商与消费者直连 , 既缺乏流量 , 又没有品类优势 , 精品电商的生存空间 , 进一步被老牌综合电商和新兴流量电商平台挤压 。
之后 , 直播的风口扶摇而起 , 社区团购、社交电商、特价拼团等新玩法争奇斗艳 。 直播从流量端改变了传统的电商销售模式 , 让厂家有机会直面消费者 , 做自己的品牌;下沉市场的深入 , 也让厂商直连消费者的C2M模式开始大放异彩 , 促进县域消费的升级 。
这些 , 都与精品电商的愿景有着相似之处 , 也彻底抢去了精品电商的风头 。
电商行业的竞争 , 早已进入深水区 , 而精品电商 , 似乎还在岸上找不着路 。

路在何方?精品电商前路在何方 , 也是巨头们想要知道的 。
回归线下 , 打造线上+线下的模式 , 是很多平台都在进行的尝试 , 也或许是一个好方向 。
在流量见顶的今天 , 互联网平台将重心从引流转向留住用户 , 要增强用户的粘性 , 要凸显品质提升体验度 , 开放线下门店是一个好办法 。
现在 , 线上线下融合 , 已经成为电商行业中新的趋势 。
网易严选在2018年就开始布局线下门店 , 重视场景体验;小米有家虽然已不再独立 , 但用户和业务还在 , 也早在同一年布局线下 , 涵盖家居、出行、服装等热门品类;此前 , 淘宝新选也同样选择了向线下渗透 。

此外 , 精品电商可以从向外服务转向向 , 尤其是对于像淘宝、京东这样的综合电商 , 主抓供应链 , 配合自营业务 , 扶持自营品牌 , 也是个不错的思路 , 淘宝心选的“升级” , 就是一个例子 。
再有 , 精品电商的竞争力 , 除了高性价比精选好物之外 , 也应该进一步打造选品上的竞争力 , 做独占产品 , 做出差异化优势 , 打开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