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酷派携手腾讯做操作系统,建议先做好手机再说( 二 )





不过即便如此 , 酷派也看到了机会 。 当下的移动生态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陷入了僵局 , 其中在硬件端 , 摩尔定律也已经在逐渐失效 。 在Canalys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中显示 , 受多方因素影响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该季度下降了11% , 而消费者不愿意换机的原因则是创新不足 , 以至于不愿意溢价购买他们认为没用的功能 。
而在软件端 , 纵观近两代Android系统的大版本更新 , 除了隐私与安全两面大旗外 , 在其他方面谷歌基本都是以小修小补为主 , 再也没有类似Project Treble这种 , 解除驱动和系统版本硬约束的革命性功能了 。 大家不妨想一想 , Android 10和Android 12除了设计语言的变化外 , 真的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吗?
所以对于酷派和腾讯云的这一联盟而言 , 与其在技术和资本双密集的硬件领域死磕 , 显然不如将资源投入到系统层面 。



酷派方面将此次探索称为“换道超车” , 在各大手机厂商还将重心放在产品交付、销售、应用层面时 , 其选择深耕底层研发 。 不过酷派的想法虽好 , 但落在实践上却还有重重困难在等待着他们 。 尽管开发操作系统可能不那么难 , 但开发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操作系统 , 就可谓是难如登天了 。
如今 , 市面上有以日本开发者川合秀实所著《30天自制操作系统》为代表的 , 从零打造操作系统的教程 , 但是这类教程也就只能让人做一个“纸娃娃操作系统” , 与一个商业化的操作系统是完全不同的 。 就像看懂牛顿三定律很简单、熟练运用其来做物理题也不难 , 但是发明牛顿三定律就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般的创举了 。



想要做操作系统最重要的 , 无疑是系统级的整合能力 , 包括架构创新、新技术的导入、编程实现、驱动架构 , 但这些东西只要砸真金白银进去就一定会有产出 , 典型的例子就是诺基亚的Symbian、华为的鸿蒙、微软的Windows Mobile、Palm的webOS、黑莓的BlackBerry OS 。
但商业操作系统想要成功 , 更需要的是生态 。 几年前华为做鸿蒙的时候是这样 , 现在酷派与腾讯云说要探索下一代操作系统的时候也是如此 。 什么是生态 ,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更多的手机厂商用自家的系统 , 让更多的开发者热衷于开发基于这一操作系统的应用 , 并且还要让用户能够接受这款系统的使用方式 。
当年的苹果走的 , 是自己解决一切的全封闭模式 , 靠着乔布斯作为产品经理的超强能力将其带上了神坛;而谷歌的Android则选择了开放路线 , 用开放手机联盟笼络一切能笼络的盟友 , 来共同做蛋糕 。 当年iOS与Android压倒Symbian , 不仅仅是因为天时 , 更是因为两者不但不需要开发者交钱 , 反而给了开发者赚钱的机会 , 以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为代表的应用商店经济 , 更是让iOS和Android的魅力大涨 。



操作系统商业化的终极难题 , 就是受众如果不够就吸引不到开发者 , 开发者不多则意味着应用匮乏 , 就会难以吸引用户进行体验 , 并且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 当年微软的Windows Mobile就是倒在了这里 。 如今鸿蒙的情况其实与Windows Mobile较为类似 , 都是早已没有了天时 , 移动操作系统二分天下的格局已经注定 , 但鸿蒙的优势就在于华为手机本身的产品力颇有当年苹果iPhone的神韵 , 并且至今仍有海量的拥趸存在 。
所以问题来了 , 酷派+腾讯的这个联盟有什么优势呢?如今酷派在硬件领域的声量几乎为零 , 用户群体的基数在整个手机用户中可谓是沧海一粟 。
当年微软都因为操作系统的商业价值不足以覆盖从无到有吸引开发者、用户的成本 , 而最终选择放弃 , 那么酷派+腾讯的这个组合真的能够探索下一代操作系统吗?但愿这两家是真的准备试试做一款操作系统 , 而不是打算重演不久前“全宇宙首个”用中文编写的操作系统 , 以及自创了甲、乙、丙编程语言的闹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