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创业者”

“2050年,深圳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什么样?何以可能又何以可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性城市,正在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举措,全力探寻改革的“深度”和“高度”,一幅“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壮美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青春城市未来可期
“半导体封装的导电银胶市场主要由外国巨头公司所垄断,希望将来中国LED企业都能用上国产的导电银胶!”为了实现这一愿景,2020年9月,香港城市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系博士三年级学生何康强和同校的4名同学一起来到深圳,创办了斯特迪新材料有限公司。
在读博士创业,没有雄厚资金和办公场地,怎么办?在深圳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处,正在建设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不仅提供办公场地补贴、人才公寓,还为创业者提供商业价值分析和商业模式梳理等专业辅导扶持服务,对接国内外资源。何康强听说后,立刻申请入驻。
“这里背靠珠三角完备的产业链、又有内地庞大的市场”,在合作区的共享实验室中,何康强团队目前研制出的能够粘接LED中晶片和基材的导电银胶,已经进入产品推广阶段……
2018年8月成立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迄今已培育了23家团队,其中港澳背景团队21家,包含人工智能、物联网、医疗科技、新材料等领域,产生知识产权199项。其中,5个团队的产值从零迈入千万元级,企业获得融资共2.32亿元。
深圳市委党校教授谭刚在他的相关课题研究中指出,深圳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发展势头最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仅胡润富豪榜上榜人数(不含港澳)就约占全国的1/5”。
深圳著名学者胡野秋曾经说过,当年他刚来深圳时,还年轻,如今他已经不再年轻,但深圳依旧年轻。对于一个人来说,40岁已经是人到中年,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还处于“城市生命周期的黄金升势”。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居住人口平均年龄33岁的深圳就是中国城市中的“独角兽”,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在中国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的当下,深圳在201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了203489元人民币(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美元29498美元)。要知道,深圳在1979年建市之初,人均GDP仅为人民币606元。
深圳还自主培育了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其中有福布斯上市公司2000强,也有财富500强,华为、腾讯、大疆等已经成为全球性企业。深圳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法治城市和营商环境的建设。近3年,深圳每年都会推出营商环境改革的重大举措。2020年的“一号工程”聚焦的就是营商环境改革。同年,《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这是我国首部个人破产立法,深圳的市场退出机制也由此更加健全。
当年5月,《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0)发布,深圳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蝉联第一。
“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创业者”】市场意识、契约意识、法治意识早已融入这座城市,并为之构筑了一个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生态,各类市场主体“万类霜天竞自由”,深圳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典范城市。
“六个90%”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再次成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者和排头兵。
有数据显示,今天的深圳,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创业者,新经济占 GDP比重超过6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40%。在5G技术、石墨烯太赫兹芯片、3D显示、新能源汽车、特种计算机、柔性显示等多个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深圳正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并加快向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迈进。
这座城市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创新最深沉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深圳有一个著名的“六个90%”,指的是有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