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挨打时若有这两种表现,家长再生气也要忍住,不要再动手了

文/爸妈快来看
说起儿时的记忆几乎很少有不挨打的童年,挨打也仿佛成为了我们童年淘气的标志,但挨打并不是好的记忆,它会戳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也会留下较深的心理阴霾,尤其是童年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往往有着难以释怀的心理自卑感。
孩子挨打时若有这两种表现,家长再生气也要忍住,不要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而现实中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很多家长比较怀念的都是那抱在怀里咿咿呀呀的幼时阶段,孩子一大仿佛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惹人嫌的淘气模样,面对孩子的各种挑衅很多家长都会走向“打骂教育”,主要是因为打骂教育有着可以让孩子暂时性乖巧一些,但打骂教育绝非让孩子安静良方。
孩子挨打时若有这两种表现,家长再生气也要忍住,不要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打骂教育之所以会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还是因为恐惧和害怕揉搓了孩子的锐气,孩子没有安全感自然选择妥协、以示弱的方法暂时安静下来,如果孩子长时间生活在害怕家长的小心翼翼环境里,对孩子成长的性格包括心理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有个朋友是出了名的脾气躁,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后遇事就会情绪激动乱发脾气,每次孩子一做错事就是情绪激动地大发雷霆,孩子不愿意洗头哭闹时朋友直接拿着浴霸往孩头上淋水,孩子得不到东西就哭闹无理时朋友会打到孩子不哭为止,写作业不认真直接罚站、罚写,又或者不完成作业不准睡觉。
孩子挨打时若有这两种表现,家长再生气也要忍住,不要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在朋友野蛮粗暴的教育下,她的孩子看起来好像很听话、但性格内向的背后也有叛逆到心慌的反击,这件事发生在不久之前的某个星期五,那天孩子拿着考试卷回家朋友一看成绩不理想就开口唠叨,话还未说几句孩子就摔门而去、再回家时就是腿部带着伤的模样,原来孩子是因为离开家的跑姿过快和路边的障碍物撞上了。
孩子挨打时若有这两种表现,家长再生气也要忍住,不要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那一刻,看着自家孩子身上的伤痕朋友也是真的心慌了,好在一切平安就是幸运,打骂教育就像是饮鸩止渴一样,看起来像是解决了眼下的问题实际是将问题演化得更加糟糕,等到矛盾积攒过多的时候一旦爆发就很难控制得住,并且打骂教育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颇深。
如果孩子挨打的时候有以下这两种表现,说明孩子的心理已经变得负面糟糕,家长哪怕再生气也要忍住不要再对孩子动手了:
1、被教训时一声不吭地低着头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成长个体、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性格差异,而性格往往是最真实的心理状态反馈,对于性格内向且自尊心还比较强烈的孩子,他们在面对打骂教育的时候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不会有太过激的反应,但是内心的自尊心却让孩子的脾气显得倔强,尤其是不满和委屈的情绪会放在心里难以疏散。
孩子挨打时若有这两种表现,家长再生气也要忍住,不要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等到时间一长孩子受到的责骂更多、压力更大的时候,孩子就很有可能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而这些过激的行为往往就是孩子和父母抗议的直接表现,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被打骂的时候他们一声不吭地低着头,父母千万不要乐观地认为孩子就是知道错了,因为低着头的孩子往往是带着自卑又倔强的尊严。
孩子挨打时若有这两种表现,家长再生气也要忍住,不要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如果孩子的自尊心比较强再加上内向性格的影响,他们往往在遇到某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不会去沟通、而是憋在心里让自己更难受,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和孩子多沟通交流而是继续批评教育,不仅会将和孩子沟通的这条亲子桥梁斩断,还会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更加负面、甚至用消极的方式去和父母抵抗。
2、孩子对家长的抗拒意识很强
内向的性格会让孩子更维护自己的自尊,若孩子对家长的抵抗意识非常强,则说明孩子非常不满父母的参与和教育行为,这种抗拒意识和孩子被教训时一声不吭地低着头的表现,不同的是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通过过激的方式做抗争,而这种抵抗并非是孩子的脾气太急躁,而是长期在严格的批评教育下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在家长打骂教育持续不断的输入下,给孩子带来的就是压抑情绪的出口关闭。
孩子挨打时若有这两种表现,家长再生气也要忍住,不要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实际上关于批评责骂或太过负面的语言或行为,很多成年人都不能做到淡定从容、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相反的是和成年人相比孩子们更需要正能量的语言去鼓励他们成长,来达到发掘更多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精华,所以说当打骂教育让孩子对家长的抗拒意识很强时,家长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要再以暴制暴引发更负面的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