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评论|造车赛道宽阔,但须脚踏实地 | a1363

长江评论|造车赛道宽阔,但须脚踏实地 | a1363】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一则重磅消息,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了。至此,百度、腾讯、华为、360、字节跳动、阿里、滴滴、美团等都站在了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中国互联网科技巨头们进入造车密集期。
新能源汽车“赛道”宽阔,当然欢迎互联网企业的加入。新能源汽车是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标杆,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眼下,这个行业也发生微妙变化,面临“升级”——在5G和AI技术之下,“智能”“网联”等概念相继提出,它的重点在于实现无人自动驾驶。互联网企业基于自身主业,纷纷向造车实业“抢滩”,实现进取,自然值得鼓励。一方面,智能汽车对智能化、网联化的需求强;这些中国互联网科技巨头企业都有着强大的研发能力,其加入能让创新活力更大释放,自身也将大有作为;另一方面,蔚来、理想、小鹏是国内造车的新势力代表,但市场显然还不饱和,还是一片充满诱惑力的蓝海,竞争能让市场更加繁荣,人们的选择更加多样。
虽然造车赛道宽阔,但还须脚踏实地。新能源汽车是实体经济,不是扎推抢滩的“风口”。近年来,一些企业“跨界”造车,搞“画饼”融资;不光是造车行业,其他行业比如说光伏、区块链等,科技前沿演绎资本逐利游戏,有些企业为了迎合资本不择手段,“掺水”、造假的行为也跟着涌现。
新能源汽车是实体经济,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平台企业进军这个领域,有利跨界融合与创新,但能否“跨界”成功,还须扎扎实实,拿出真东西来。过去有种说法:投资如虎、实业像牛,与其辛苦喂牛,不如轻松养虎。这种心态不知让多少企业折戟沉沙。实业容不下投机的念头,容不下玩资本、赚快钱的心态。当然,这并不是否定资本的力量,而是希望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创新融合,让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产生“化学反应”。智能汽车的研发毕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创新工程,过程玩不得假,掺不得水,需要大量资本和人力物力投入,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周期,因此科技企业更需要的是长远的眼光,是发展的定力,是持之以恒的耐力。
这些进入造车行业的科技巨头,不乏活力涌现的平台企业,本身在数据、算法、软件还拥有强大技术优势,在供应链上也有渠道优势,但进入造车行业却相对集中在中游部分,重复应用、组装别人的产品,竞争力大打折扣。市场更需要的是那些能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的企业,比如说上游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还有车规级MCU、IGBT芯片等高端核心组件,这些目前是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要造车,就要力求拿出自己的东西来。
众多企业的加入,相信是深思熟虑的,也是有备而来的。雷军表示,小米的“积蓄”还有1000多亿,首期先投资一百亿,也准备好了万余人的研发团队,做好了三五年的准备,看来是铁了心的要做。我们期待,科技企业为造车注入的更多的是创新之力,在创新的洪流中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造出好车。
【编辑: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