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两会微观察|规范人脸识别、给学校“减负”、摈弃“够罪即捕”……| a8688


新京报两会微观察|规范人脸识别、给学校“减负”、摈弃“够罪即捕”……| a8688
文章插图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1.立法规范人脸识别应用,最大程度上保障个体隐私权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对人脸数据由谁来保存,怎么保存等问题产生隐忧。全国政协委员刘伟建议,第一,从国家层面立法,成立立法机构,规范如何使用人脸识别数据,明确如何管理人脸识别数据;第二,对于非善意使用人脸数据的情况,应该加大打击力度;第三,建立国家级的管理部门。
【微评】新技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忧,对人脸识别的新技术,保护创新和保护隐私,是法律天平的两端。其实,针对特定领域,人脸识别可以应用,比如国防等。但针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领域,比如治安管理、交通秩序、医疗教育等,似乎没有必要去应用人脸识别。而个中边界的把控,可以通过立法去广泛地征求意见,进行论证,进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个体的隐私权。
新京报两会微观察|规范人脸识别、给学校“减负”、摈弃“够罪即捕”……| a8688
文章插图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2.减少学校与教育无关的工作,给学校“减负”
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建议,相关部门减少学校与教育无关的工作。要减少各类评比检查,精简各类评比达标活动流程;要严格控制各类“进校园”活动;要大幅削减部门摊派任务,减少要求教师及学生、家长关注公众号、转发文章、下载APP、平台注册等行为;非教育教学直接相关任务,原则上不得硬性规定教师完成,保障教师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微评】近年来,学校在各项工作中承担的一些非教学工作,经常惹得教师与学生吐槽。类似于下载APP,转发文章以及为各类“进校园”活动做准备等无效的行政性任务,过度挤占了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对此,各地当及时反思与整治,减少一些与教育无关的行政性工作,真正做到让学校回归“教书育人”的本位工作,而不是被一些无关的行政工作束缚住手脚,这值得各地下大工夫去治理和落实。
3.帮助老人融入“数字时代”,主动作为建设 “适老化“社会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称其在两会上建议助力老年群体主动融入“数字时代”。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5亿,占总人口数的18.1%,但在互联网生活运用层面上,如“绿码”使用上,还有许多老年人还处于大门之外。他建议让老年人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融入”,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我们关心老年人,就是关心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未来。”
【微评】疫情发生以来,因老年人不会使用“绿码”等引发的舆论事件曾多次见诸报端,这也使得公众将目光转向了那些“不会上网”的老年人。从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就此去看,助力 “适老化“建设已然势在必行。这其中,积极帮助老人融入“数字时代”,便是在主动作为。
新京报两会微观察|规范人脸识别、给学校“减负”、摈弃“够罪即捕”……| a8688
文章插图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苗生明,图/新京报网。
4.摈弃“够罪即捕”,把好依法治国的每一道关
不必要羁押是司法实践中的痼疾。目前我国刑事犯罪已发生变化,严重暴力犯罪大幅下降,轻微刑事犯罪大幅攀升。但刑事诉讼中提请逮捕案件批捕率近80%,逮捕羁押率高的现状凸显。
日前,新京报采访人员专访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他直言表达了审前羁押率高的现状,并表示必须摈弃“够罪即捕”习惯思维,树立“少捕慎押”的司法理念。“要注重完善取保候审制度,扩大取保候审适用;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检查活动。”
新京报两会微观察|规范人脸识别、给学校“减负”、摈弃“够罪即捕”……| a8688】【微评】人身自由作为公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应当受到司法最严密的保护。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降低不必要羁押,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而这则要求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要敬畏法律,也敬畏手中的权力,心中要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是执法的基本指导准则。
编辑:陆玖 实习生:祁倩倩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