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这种“节俭”,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孩子一生的格局

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美德——勤俭节约,一直被中华儿女延续着。但是,这种节俭却被很多人歪曲了,变成“省钱”、“占小便宜”等消极负面的生活方式。为了所谓的“节俭”什么事都做,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该花的钱也不愿意拿,这种方式显然已经将“节俭”本末倒置了。家长的这种常见行为,容易造成孩子自卑,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家长的这种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种“过度节俭”的例子:遇到商场搞活动,一遍又一遍的排队去领取;去餐厅吃饭,一家人也要分两桌吃,为了能够享受两次优惠;去菜市场买菜,无论多少钱的菜都要讨价还价一番,最后还要讨个“赠品”才觉得满意。
家长的这种“节俭”,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孩子一生的格局
文章插图
孩子在这种影响下,确实会懂得如何省钱,但是也会逐渐变得思维狭隘、自卑,影响他的一生。在生活中遇到选择取舍时,很难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事,而是当下看起来最“有利益”的事。
家长的这种“节俭”,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孩子一生的格局。
家长应如何避免这种教育方式呢?
首先,家长们要清楚,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孩子,更是自己,只有自己改变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影响、引导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价值观。
1、?不要贪小便宜
成长在一个过度节俭的家庭中,孩子多半会计较蝇头小利,在和金钱有关的事情上绝对不允许自己吃一点亏,能占到别人的小便宜一定不放过。“感恩”、“分享”这些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试想一下,在合作共赢的今天,这种思维方式如何能够收获成功呢?
只贪图眼前小利益的人,没有办法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事情的发展,没有大格局。就算目前能够取得一些利益,也注定无法走得长久。
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和感恩,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试着让孩子分享自己的零食和玩具给小朋友,多制造一些孩子和别人互动的机会,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学校有集体活动时,不要吝啬额外的费用,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家长自身也应做到与人相处时落落大方、礼尚往来。让孩子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如果想让孩子不贪图小便宜,就不要在买东西时,为了一点小钱面红耳赤的讨价还价。
家长的这种“节俭”,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孩子一生的格局
文章插图
2、不要凡事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的人不仅体现在金钱方面,生活中的很多成本都会被拿来精打细算。比如时间成本、精力成本、资源成本等。这样活着多累啊!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算计一番才肯付出,又如何能够体会到付出和回报的快乐呢?如果生活和工作中处处斤斤计较,势必无法获得良好的人脉,因为大家都不会喜欢一个处处计较的人。这一类人也会因为自己狭隘的眼界错失一些很好的机会。
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凡事不要过于计较。在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时,首先想到的应当是分享和共赢,而不是一味的计较个人得失。学会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凡事顾全大局,而不是纠结细节。遇到机遇和挑战时,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对手合理竞争。
3、不要因“过度节俭”而产生自卑心理
孩子从小就处在“过度节俭”的环境中,在他的心中,自己不配得到那些很精致、很好的东西。父母在合理的范围内也不肯为自己提供物质满足,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
孩子一直处在羡慕别人的心态下,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父母偶尔给自己买东西时,也会反复对比价格,而很少考虑到东西的质量;当然,还有一种父母,宁愿自己节衣缩食,给孩子提供一些物质享受。
家长的这种“节俭”,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孩子一生的格局
文章插图
看起来这种“富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价值观,但是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懂事,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物质生活是建立在父母的节衣缩食之上时,痛苦和自我怀疑就会显现。
家长应当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合理的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学习用具、衣着打扮这些物质需求,在孩子面临学校的社交活动时提供给他一种底气和自信,起码不会产生自卑感。而这种良性的互动和交流,能够对孩子的社交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
4、不要因小失大,培养出“底格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