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餐|大厂年轻人涌向餐饮业

本文共计6851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蓝鲨导读:跨界,所遇未必是壁垒作者|崔小南来源|餐盟研究
互联网大厂似乎不“香”了。
几年前,在大厂工作绝对是件令人羡艳的事情。高额年终奖、免费班车、高水准的食堂、每月三四千元的住房补贴,这些福利单拎出来一个就极具诱惑力。
身在大厂,工牌都能变成社交货币,交谈时飙几句类似“复盘、去中心化、耦合性”互联网黑话,稳居打工人鄙视链顶端。
当然,与荣光同在的还有“内卷”、“裁员”和“35岁焦虑”的现实困境。
对这届互联网大厂人来说,裁员比35岁职业危机来得更早一些。2021年,受双减政策影响,在线教育公司元气大伤,巨头新东方一夜之间裁员六万的消息如今听来仍令人心有余悸。
这场裁员风暴最初集中在在线教育公司,随之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蔓延互联网大厂。爱奇艺、快手、百度,就连字节跳动、百度、阿里等巨无霸也难逃裁员风波,大潮之下,人人自危。
危与机往往并存,敏锐的互联网大厂人早已开始寻找出路。
“听说很多教育公司、互联网大厂都在裁员,侥幸留下的人大概率薪资缩水,甚至没有绩效奖金。我们公司主做K12,正寻求转型,虽然还没有降薪,但年终奖估计取消了,我打算来年寻找新机会。”就职于在线教育公司的范呈如是说。
曾在知名教育公司任职运营经理的关关,因业务线调整,刚跳槽到一家老年教育公司。
他偶然了解朋友开了一家烧烤店,觉得餐饮店成本低,便资金入股,做起副业。关关称,目前烧烤店分红虽不及工作所得,但未来如果资金充足,会考虑全身心投入餐饮。 关关并不是从互联网大厂跨界到餐饮行业的孤例。钱家斌曾在阿里负责外卖业务,在职业期间,他投资了几个餐饮品牌,今年8月份离职,全力孵化新餐饮项目,已开出十多家门店。 “从互联网大厂出来做餐饮,是有很多优势的。”正如钱家斌所言,不少互联网人认为,餐饮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享有适配性,将大厂善用的战略制定、组织架构、科学管理、系统分析、善用数据等多种做事逻辑引入餐饮行业,对其有裨益。 机构投资人Leisure,曾在2020年和有7年互联网产品经验的丈夫共同创业做餐饮项目。据她称,每个行业都有发展周期,自己见证了O2O、数字货币等风口,如今餐饮势头向好,融资案例增多,等来了新的发展周期。
不少人会分析某个行业或者项目是在上行期还是下行期,脱离投资人的身份,就餐饮人来说,Leisure更看重玩家是否真正位于牌桌上:只有进入实体消费,才有行动权。
她说道,餐饮行业的想象空间足够诱人,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未被满足的,需求意味着机会,另一个现实是,餐饮行业还存在诸多亟需解决,但还没有被解决的问题,同样蕴藏着机会。 互联网人入场,是否能给餐饮行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呢?
01
一小时卖出50盒月饼,借助大厂人脉首月告捷
北京 | 饱饱 | 烘焙工作室老板 我先后在搜狐、新浪等互联网大厂任职,做过门户网站也做过APP,主要负责产品的视觉呈现和后期营运。 互联网大厂偏向年轻化,新人会源源不断地涌入。我所在的运营岗不像技术岗靠技术立身,可替代性非常大,难免焦虑,加上工作强度大,身体呈亚健康状态。另外大厂提倡扁平化管理,致使大多数人的晋升路径并不明朗,尤其是当看到最后任职的两家公司的CEO跟自己年龄相当后,我不想再被动地“卷“了——与其到了35岁被优化,不如自己提前寻找出路。 实际上,离职创业并不是心血来潮。我属于一度出走后回归,二度出走创业的情况。第一次创业做自媒体,效果不佳,这次我经过慎重思考,锚定烘焙行业。
我一直是个很有危机感的人,大厂无限放大了这份恐惧,因此选择创业方向时,看重了烘焙具备技能性的品类特性,希望自身能力随着岁月增长得到夯实。 在职时,我一直推广其他同事生产的内容,没想到创业时我没有用到以往的工作经验,意外吃到了人脉红利,规避了烘焙店冷启动的窘境。 创业之前,我远赴东京学习了三个月的烘焙技术,又花费三个月在国内进修。精进技术之余,我还做了竞品分析,调查市面上的热卖产品及其销量、定价。上海烘焙行业的发展要成熟于北京,我发现有些产品在上海十分流行,但在北京市场却不见踪迹。
经过大半年的反复调试,去年中秋节,烘焙店才正式营业。前期受房租等成本限制,我并没有开线下店铺,主营线上,工作区设置在家中。 我的线上渠道有两种,一种是做微信的熟人生意,另一个是做自媒体积攒的粉丝。中秋节我准备了50盒月饼,一个小时售罄,产生上万元的流水。除了日常订单外,靠着以前的积攒的资源,我还能接到公司的活动订单,这样首月利润就与我在大厂的薪资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