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上海三年将增20家互联网医院,专治“懒急专私夜慢”,但这些服务待优化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 , 核酸检测成高频需求 。 在全国率先推出线上核酸检测预约服务的“京东健康” , 最近又一次升级服务:平台联合检测机构 , 最快4小时出报告结果 , 还支持预约上门服务 。 只要打开App , 就可以轻松查询周边有无上门检测服务并完成购买和预约 , 届时将有专业人员身着防护服上门采样 。
这仅仅是在线新经济为社区居民匹配医药资源的一个小场景 , 解决的是医药市场海量需求中的极小部分 。 去年疫情发生以来 , 上海社区周边的药店、各级医疗资源正加速数字化 , 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各种医药健康服务 , 成为在线新经济中一个具巨大应用前景的领域 。 在线医疗新模式在解决行业痛点之余 , 其高速发展背后还有哪些待优化完善 , 采访人员做了一番调查 。
平台|上海三年将增20家互联网医院,专治“懒急专私夜慢”,但这些服务待优化文章插图
送药极速、可买处方药是刚需
数据显示 , 全国已有40万家线下药店和近100万家各类医疗机构 , 都能买到药 。 在上海 , 每个社区周边500米范围内 , 几乎都能找到1至2家药店 。 买药不难 , 为何人们还要刷手机?问题在于“懒、急、专、私、夜、慢” 。 这些细分但刚性的需求 , 在传统药品市场中难以获得满足 , 却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与资源得以实现 。
比如 , “购买处方药”是买药场景下的日常需求 。 轻度糖尿病患者陈老伯最近非常着急 , 其常用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即将吃完 , 到附近几家医院排队挂号就诊 , 都被告知缺货 。 情急之下 , 儿子推荐他一个网上药店平台——“1药网” , 所幸平台自营药品中有他所需 。 按照国家规定 , 现阶段互联网诊疗只能做复诊而不能做出诊 。 为此 , 陈老伯详细填写了个人信息并上传了以往的医院处方 , 经由平台医生问诊开方、药师审核处方之后 , 他的药品包裹方被寄出 。 老人的心终于放下 , 他觉得 , 整个网上开方买药过程不超过半小时 , 省去了去医院排队等候劳顿 。 不过唯一遗憾 , 在于只能自费购药 , 用不上医保卡 。
平台|上海三年将增20家互联网医院,专治“懒急专私夜慢”,但这些服务待优化文章插图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企业 , 早在2018年 , “1药网”便成为中国互联网医药赴美上市第一股 , 其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探索走在行业前沿——在线上 , 平台搭建了覆盖海量用户的医药平台;在线下 , 则连接超过30万家零售药房 。 通过“药房”这一中间平台 , “1药网”获取海量的用户数据、反馈信息 , 并为药企提供消费者需求洞察 , 助力新药研发 。 而在供应链端 , “1药网”对接直采300多家药企 , 在全国设立6个枢纽仓 , 将自己的去中心化的供应链体系开放给合作伙伴 。
居民另一刚需在于“马上买到药” , 为此 , 作为配送能手的美团和饿了么均在发力 。 饿了么推出“24分钟极速送药” , 去年以来购买频次较高的是口罩、维生素C等疫情防护品 , 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药;美团则以“网红小药箱”为切入点 , 推进传统药店的数字化升级 。 在美团上 , 价格1分钱的亮黄色“小药箱”成为引流款 , 已被406万用户购入 , 大部分人同时购买了家庭常备药 , 由此赋能社区周边各大药房药企 , 开拓移动互联网售药模式 。
平台|上海三年将增20家互联网医院,专治“懒急专私夜慢”,但这些服务待优化文章插图
线上“家庭医生”进社区
比送药更大的需求 , 或在送医 。
公开数据显示 , 仅去年上半年 , 就有215家互联网医院挂牌 , 其中由实体医院主导的有166家、由企业主导的有49家 。 这些互联网医院都在加紧将“在线医生”“家庭医生”向社区渗透 。
28岁的创业者小邱 , 感觉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 但他没有勇气去看病 , 于是在“好大夫在线”App上找了一名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作为“私人医生” , 以每3个月1899元的价格获得线上问诊的服务 。 在多次线上图文交流和电话问诊中 , 医师判断小邱并未得病 , 给出了一些作息调整建议并传授解压方式 。 小邱放下包袱 , 觉得状态有所好转 , 并与这名医生实现线上续约 。
平台|上海三年将增20家互联网医院,专治“懒急专私夜慢”,但这些服务待优化文章插图
【平台|上海三年将增20家互联网医院,专治“懒急专私夜慢”,但这些服务待优化】“好大夫在线”透露 , “私人医生”服务是平台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 目前 , 有超过21万名二甲以上医院医生在平台执业 , 由平台提供图文咨询、语音电话、视频或语音留言等多种沟通方式 , 使用熟练的医生可熟练调用工具快速解决患者问题 。 目前 , 平台上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图文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