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背后必有熊家长,家长“无力管教”,熊孩子终将成熊少年

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父母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问题上几乎倾注着全部的心血,然而也有一些父母会因为面对着的是“熊孩子”而陷入“无力管教”的局面。
朋友小林就曾经在儿子乐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那个时候乐乐七岁左右,恰好到了老人口中所说的“猫嫌狗恶”的年纪。
小林表示,乐乐在七岁那年,总是习惯性的和她对着干,“调皮捣蛋”似乎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写照,需要做的事情没兴趣,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干,对于学习更是提不起一点兴趣。
熊孩子的背后必有熊家长,家长“无力管教”,熊孩子终将成熊少年
文章插图
起初面对孩子如此表现,小林还能予以耐心引导,多次引导不见成效后积攒的怒气最终抑制不住的一起爆发。然而面对调皮的乐乐,无论小林是选择耐心引导还是严厉批评,孩子都不买帐,甚至有时候小林愈是火气大,乐乐愈是和她对着干。
直到有一个阶段,只要乐乐开始有调皮捣蛋的迹象,小林就下意识地陷入焦虑,甚至倍感疲累,从而呈现出一种任孩子自由发展,“不管不顾”的教育状态。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孩子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不说,亲子关系也开始恶化,好在她快速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并果断改正,才将“熊孩子”慢慢引导到了“正途”。
相信在生活中,“熊孩子”阶段几乎每一位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过,也有不少的父母会因为孩子的过分捣蛋而陷入“无力管教”的教育状态。
熊孩子的背后必有熊家长,家长“无力管教”,熊孩子终将成熊少年
文章插图
然而,父母们需要明白,面对熊孩子时的“无力管教”,是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的。
父母的无力管教,会让孩子变本加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认知都是在父母的教育引导中被不断加以塑造建立的。倘若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熊孩子”表现,父母因认为无力改变而选择不予管教,那么孩子的错误行为就会得不到及时并且有效的指正,在缺乏父母管教指导的情况下,不妥的行为会变本加厉,甚至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性结果。
父母的无力管教,易引发孩子不良心理问题;
“熊孩子”之所以表现出不妥的行为,一方面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叛逆”心理以及想要引起父母关注的心理脱不开关系,另一方面和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息息相关。无论是“叛逆”、“求关注”心理还是错误认知,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都是需要父母及时科学指正引导的关键所在。
熊孩子的背后必有熊家长,家长“无力管教”,熊孩子终将成熊少年
文章插图
假设父母选择对“熊孩子”放任不管,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会更甚;求关注的心理得不到及时满足会陷入孤僻脆弱;错误的认知会在得不到指正中更加深刻……长此以往,孩子的不良心理问题就会根深蒂固。
父母的无力管教,恶化了亲子关系
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强有力的助推器,而面对“熊孩子”时父母所表现出的“无力管教”状态,不仅会让“熊孩子”的不妥行为更甚,还会让“熊孩子”对父母的放任不管心生不满,激化亲子矛盾,恶化亲子关系。
由此可见,为了不让现在的“熊孩子”成为将来的“熊少年”,自认为面对捣蛋孩子“无力管教”的“熊父母”更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容出现的。
熊孩子的背后必有熊家长,家长“无力管教”,熊孩子终将成熊少年
文章插图
那么,面对“熊孩子”,父母应当如何予以科学的教育引导,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及时改正不妥、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呢?
换位思考中分析孩子之所以表现不妥的原因所在;
只有了解到“熊孩子”之所以表现不妥的原因所在,作为父母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做到科学的指正引导,而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孩子之所以表现不妥的原因所在更为关键。
因此,当面对“熊孩子”时,父母们切忌一味的批评指责或不予管教,在换位思考中分析孩子之所以有此表现的原因所在才是重中之重。
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对孩子的不妥行为进行指正;
当父母在换位思考中分析出了孩子之所以有此不妥行为表现,要对孩子加以指正时,也一定要基于尊重孩子的前提,选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熊孩子的背后必有熊家长,家长“无力管教”,熊孩子终将成熊少年
文章插图
例如可以通过耐心地和孩子沟通去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待孩子情绪缓和后再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切忌通过打骂、打骂等此类不尊重孩子的暴力方式企图让孩子的不妥行为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