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内容倍受追捧 仍需警惕“数据陷阱”

数据内容倍受追捧 仍需警惕“数据陷阱”】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数据日益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如何科学、合理利用数据,让数据赋能内容,更准确高效地传递信息、发现趋势,愈发成为各行业人才的必备技能。如何定义数据新闻?数据新闻为什么倍受追捧?数据内容生产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浪新闻、封面新闻联合推出“未来媒体访谈”问道中外新闻学院院长系列节目。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强月新院长,请他聊聊数据内容发展,以下为访谈实录:
数据新闻的两种理解:数据驱动、可视化呈现
主持人:强院长,您是如何理解数据新闻的?
强月新院长: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媒技术驱动,新闻的产品形态和业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一种新型产品形态,数据新闻越来越受到欢迎。目前,学界、业界对数据新闻的定义莫衷一是,大致分为两类:
数据内容倍受追捧 仍需警惕“数据陷阱”
文章插图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强月新
第一,从生产视角来看,数据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强调数据对于新闻的驱动作用。通过抓取、筛选、重组、挖掘、分析数据等环节,创造出数据新闻。
另一种理解是从呈现视角来定义数据新闻,认为数据新闻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新闻的新的报道形态和表现方式,强调数据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其本质还是传统新闻,只不过将其包装为数字信息的形式。
我们认为数据新闻,既包括内容视角,也包括呈现视角。简单地说,就是以数据为主要内容,采用可视化方式呈现的新型新闻样本。
数据内容倍受追捧的“三大秘籍”
主持人:您认为数据新闻、数据内容为什么受到国内外媒体的追捧?
强月新院长:现在,数据新闻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追捧,不仅是新媒体,甚至很多传统媒体,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数据新闻,这是因为数据给新闻实践带来了诸多创新与可能。
《数据新闻蓝皮书中国数据新闻发展报告(2018-2019)》
第一,数据丰富报道内容,增强报道感染力。开放的数据作为数据新闻的基本要素,为新闻报道提供多方信源和多种素材。从用文字讲故事,到用数据讲故事,数据新闻改变了内容生产和叙事模式。通过对数据的结构化、知识化处理,探索有意义的数据联系,将孤立的新闻事件扩展为丰富的新闻内容,从而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这是它受到青睐的一个原因。
第二,与传统报道相比,数据新闻创新报道形式,特别是用可视化的形式,将冗杂的数据以及错综的关系,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提升新闻的阐释效果,完善用户阅读体验。
第三,拓展传播的渠道,强化报道的传播力。自2014年下半年来,数据新闻实践平台逐渐由传统PC端向移动端转移。传播渠道的拓展,使得数据新闻的传播更加广泛。可视化的呈现方式,适合在不同渠道传播,增强了传播效果,所以数据新闻越来越受青睐。
数据内容生产要警惕“数据陷阱” 避免新闻异化
主持人:未来,数据新闻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风险和问题?
强月新院长:现在,数据新闻比较热门,但其生产存在以下风险或者困境:
从操作层面来看,存在“数据壁垒”和“数据陷阱”的困境。“数据壁垒”是指获取数据上存在一些壁垒。数据的开放和获取是数据新闻生产的基础,而“数据壁垒”成为阻碍数据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4年由英国开放知识基金会组织的开放数据指数报告显示,全球数据开放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国家和地区仍有89%的关键数据并未得到开放。我国内地的开放数据指数处于中等水平,排名第57位,开放程度为37%。国内政府部门、企业机构数据源开放程度仍然相对较低,存在数据开放共享不足、数据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问题。已开放的数据资源类型单一、分布不均衡,数据公开存在一定滞后性,媒体想要进一步掌握更为详实、个性化的数据较难。数据开放还受到数据格式、版权及商业利益等诸多因素制约。
数据内容倍受追捧 仍需警惕“数据陷阱”
文章插图
除“数据壁垒”外,“数据陷阱”也对优质数据新闻的生产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具体来说,“数据陷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主观认知偏差易带来数据偏见。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盲目乐观地获得由大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忽视了“沉默的证据”;第二,数据有效性偏差易带来数据误导。数据并不天然意味着真实——数据源影响数据质量,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使得数据源模糊,数据真假难辩;第三,数据相关与因果相关的模糊带来结论偏差。大数据时代,“万物可数”使得事物之间的关联呈现为一种量化关系,似乎大数据更关注相关关系而忽略因果关系,甚至人们认为相关关系可以取代因果关系。事实上,大数据告诉人们的只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这往往使得人们陷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例如疫情期间,双黄连与抑制新冠病毒有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双黄连一定可以预防或治愈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