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的守夜人,还算对现状有所幻想,有限度的说真话者


自由市场的守夜人,还算对现状有所幻想,有限度的说真话者
文章图片
从1983年发表《为钱正名》将自己置于舆论漩涡 , 到价格双轨制推动市场化 , 再到后来与林毅夫的跨世纪交锋 。
过去三十多年 , 经济学家张维迎就像自由市场的守夜人 , 为了保护他心中自由的市场秩序 , 一次次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
可能正如有人曾说:先知往往是孤独的 。
从“为钱正名”到“价格双轨制”首倡者
张维迎历来以见解独到而闻名 。 1983年 , 张维迎24岁 , 还在西北大学读研究生时 , 他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一篇消息:“首都青年个体户座谈批判向钱看” 。 张维迎写了一篇七八千字的批判文章投给《中国青年报》 。 标题为“为钱正名”:
“在正常有序的社会 , 钱是一个奖章 , 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做的贡献多 , 不应该回避钱 , 把它看作坏东西 。 ”
在今天 , 这样的言论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正常 , 丝毫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 但当时历史的时针指在1983年 。
彼时的中国 , 尚处于计划经济的阴云下 , 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
买粮食、猪肉、食油、布匹得凭票 , 吃饭、穿衣不仅要排队 , 还得小心翼翼看着供销社阿姨的脸色 。 更重要的是 , 历史造成的影响远远未曾散去 。
张维迎的这句话犀利而大胆 , 毫不意外 , 他被列为当时陕西“八大自由化分子”之一 。 这是他以后数十年间 , 所遭遇的众多批评和争议的开端 。
但是 , 张维迎就这么一路坚定地走了下去 。
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上 , 明知政府可能不会采纳自己的意见 , 而在价格改革的讨论中 , 张维迎仍然坚持政府应该放开价格管制 , 最终让市场决定的论调 。
最终 , 放调结合的双轨制改革思路被国务院采纳 。 同年 , 深圳市试点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 。
自由市场的守夜人,还算对现状有所幻想,有限度的说真话者
文章图片
莫干山会议上的张维迎
随着双轨制改革的定调 , 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 被扭曲的价格开始得到纠正 。
1984 , 成为中国经济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
三十多年后 , 当年的争议已经变成常识 , 事实让人们不得不承认 , 张维迎的观点是正确的 , 是先进的 。
2011年 , 张维迎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理论贡献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
在北大朗润园狭小的办公室里 , 张维迎用他略带陕西口音的普通话慢慢说道:“要说自己相信的话 , 内心相信的东西 , 就是你生命中最值得坚持的东西 。 ”
自由经济边疆的拓荒者
1990年 , 张维迎进入牛津大学 , 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和产业组织专家唐纳德·海 , 进一步接触西方经济学先进思想 。
他受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影响最深 , 两者的共通点是都崇尚市场自由、反对管制 。
相比之下 , 张维迎更认可奥地利学派 。 以米塞斯为代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思想再一次坚定了张维迎以市场为导向的世界观 。
为此 , 他和林毅夫开启了一场长达30年的辩论 。
交锋从1995年开始 , 一直到2014年 , 二人关于政府该不该干预市场的争论 , 再次引发经济学界的强烈反响 。
林毅夫认为 , “过去35年 , 中国政府决策绝大多数都正确 。 ”
张维迎则坚持认为 , “凡是政府能看得清楚的 , 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早就看清了;凡是自由市场上企业家看不清楚的 , 政府更不可能看清 。 ”
自由市场的守夜人,还算对现状有所幻想,有限度的说真话者
文章图片
张维迎认为 , 计划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失败 , 是人类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惨痛教训 。 现在所谓的产业政策 , 就是计划经济披上了一件极具蛊惑性的马甲 。
张维迎确凿地说道 , 中国没有一项产业政策是成功的 。
1992年 , 政府认为家电领域投资分散、产业低端 , 集中力量组建了一家从录像机到VCD生产的旗舰企业 , 还没等投产 , 市场已经改变 , VCD遭到淘汰 。
本世纪初 , 政府押注等离子彩电 , 投入大量资金扶持 , 然后就是 , 市场迅速变化 , 液晶彩电取得胜利 。
2006年 , 政府在电信领域力推TD-SCDMA标准 , 如出一辙 , 该项目早早就被4G淘汰 。
值得一提的是 , 华为选择跟随欧盟WCDMA标准 , 躲过灭顶之灾 , 而积极响应的大唐和中兴受到沉重打击 , 自此逐渐落后 。
2008年 , 大量政府资金投入“金太阳工程”中 , 几年后光伏产业过剩 , 出现覆灭性危机 , 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