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科普|白颈鹳:中国唯一一次记录

白颈鹳 , 根据颈部特征也叫“绒颈鹳” , 虽然是无危鸟类 , 但极少来中国 。 2011年 , 作者在云南香格里拉纳帕海发现白颈鹳 , 并记录了当时白颈鹳活动的全部过程 。 这次发现是白颈鹳现身中国的唯一一笔野外观察记录 。
林草科普|白颈鹳:中国唯一一次记录
文章图片
这是白颈鹳出现在中国的首张照片 。 云南纳帕海湿地绿草芊芊 , 白颈鹳在其中姿态优美 , 气质高贵 。 纳帕海湿地位于横断山区中国西部候鸟迁飞通道,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每年迁徙季节有大量常见水鸟停留越冬或补充食物 。
林草科普|白颈鹳:中国唯一一次记录】白颈鹳头顶黑亮 , 颈羽、尾部及下腹都为白色 。 体羽呈深绿色且有紫色羽团 。 栖息于淡水湖泊、河流、沼泽、泥炭森林湿地等 。 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 在中国仅记录于云南的纳帕海 。
林草科普|白颈鹳:中国唯一一次记录
文章图片
不同于白鹳 , 白颈鹳十分怕人 , 常单独或集小群在湿地活动 , 察觉到危险便立即起飞离去 。 (视觉中国供图)
白颈鹳英文名为Wooly-neckedStork , 也有人依据英文的字面意思叫它为绒颈鹳 。 它们分布于非洲和亚洲东南部 , 在亚洲见于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 。 种群数量估计1.2万-14万只 , 被IUCN的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LC) 。
白颈鹳指名亚种episcopus分布最广 , 栖息于印度、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的北部和菲律宾 , neglecta分布于爪哇 , microscelis分布于非洲 。
发现白颈鹳的经过 , 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 2011年6月10日下午我们顺着环湖公路观察纳帕海水鸟 , 沼泽中有一些赤麻鸭、斑嘴鸭、白眼潜鸭在觅食 , 远处还有十几只黑颈鹤与几只黑鹳 。 这些年不知是气候变暖的缘故 , 还是这些鸟“进化”了 , 部分冬候鸟在越冬地滞留到夏季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
林草科普|白颈鹳:中国唯一一次记录
文章图片
白颈鹳经常独自活动 , 头上好似戴着一顶黑色小帽 , 嘴巴也呈黑色 , 但嘴尖部是紫色 。 颈部的白色羽毛蓬松柔软 , 十分抢眼 。 (视觉中国供图)
我从双筒望远镜中看见一只黑色大鸟在亮水区东边浅水沼泽活动 , 附近有3只黑鹳、5只黑颈鹤以及20多只赤麻鸭 。 通过观察这只大鸟白色的颈部和腹部特征 , 我怀疑是白颈鹳 。 但因距离太远 , 我不能准确看清形态特征 , 于次日下午又到纳帕海观察 , 适逢当地著名的生态摄影师彭建生前来拍鸟 , 我用他的徕卡观察望远镜对这只鸟进行了仔细观察 , 确认为白颈鹳 。 当时它与3只黑鹳混群觅食 , 体型较黑鹳略小 , 通体蓝黑色 , 头顶黑色 , 颈部白色 , 反差极明显 。
这是白颈鹳在中国的第一笔野外观察记录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收藏有一只白颈鹳标本 , 生前系昆明动物园饲养展出的动物 , 但是该鸟从何而来 , 昆明动物园并无记录 。 我们15日再去纳帕海 , 打算拍摄一些凭证照片 , 但是这只鸟对人的接近极为警惕 , 相距300米就起飞离去 。 这只白颈鹳在纳帕海待到当年10月离去 , 此后未再有观察记录 。 (信息来源《森林与人类》杂志作者韩联宪编辑王强)